这场战斗的胜利,对大隋来说太重要了。?x·g+g¢d+x~s\.?c~o,m′
要知道,自从单进起兵以来,朝廷一方遭受了巨大的打击。而现在,朝廷腹背受敌,处境更是艰难。所有人都感到绝望,他们看不到胜利的希望。想不到此番,杨林竟然取得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胜。这是真正击溃了敌军,而不是与之僵持或者对峙。朝廷一方,终于是拥有了一定的主动权。看着兴奋的群臣,杨广并没有出言打断,等到众人兴奋过后,杨广才缓缓开口道:“诸位爱卿,这场战斗的胜利,对我大隋至关重要,相信你们也能明白。而在此战中,李渊之子李世民和李元霸,皆是功劳不俗,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助靠山王击败反贼。既然他们立下如此战功,朕自然不会亏待,理应重重有赏,不知诸位爱卿觉得,朕应该如何赏赐他们?”潼关之战的胜利,让朝廷一方获得了喘息的机会。他现在需要的是论功行赏,稳定军心,为接下来的战斗做准备。因为就算击败了关东反贼,也不意味着大隋就能高枕无忧了,他们的处境同样无比艰难。因为朝廷真正的劲敌,是散关之外的上单进,可以说,如果不是单进的缘故,如今的大隋,绝对不至于落到这般境地。也不会被关东反贼逼得如此狼狈。听得杨广之言,群臣顿时面面相觑起来,他们脸上浮现思索之色,考虑着应该如何赏赐,才能表现出杨广的大气。有大臣站了出来,毕恭毕敬地朝杨广拱手道:“启禀陛下,微臣觉得,这李世民和李元霸年纪轻轻,就立下这等战功,理应拜将封侯,彰显陛下恩威。”这名大臣的说法,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可,他们一致认为要给李世民和李元霸加官进爵,拜将封侯。让他们感受到杨广皇恩浩荡。这样的赏赐无可厚非,也十分常规,但杨广听了,总觉得有些不满意。此刻的杨广,对李元霸颇为看重。虽然裴仁基之子裴元庆,同样是天生神力,年纪轻轻就所向无敌,如果不是遇见单进,绝对不至于落得这般结局。但李元霸不一样。因为裴元庆只能压制反贼,和可李元霸却能助杨林,一鼓作气将反贼彻底击溃,让朝廷取得了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正因为这场胜利如此艰难,杨广才会无比的重视。·x`i¨a?o*s¨h,u.o¢y+e¢.~c-o-m.他也无法确定,李元霸的实力和单进比起来,到底谁强谁弱。但最起码,他现在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大隋重整旗鼓,剿灭反贼,让天下恢复安定的希望。曾经的大隋,就算杨广不惜一切代价,调集众多精兵悍将,也完全不是单进的对手,人和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那时候,杨广也是那么的无奈,他根本没有更好的应对之法,想要改变这般局势,简直就是痴心妄想。但大隋疆域广阔,人才济济,杨广当然不相信,这天下就无一人是单进的对手。眼下李元霸横空出世,杨广不由得心生期待,如果李元霸能够抗衡单进,那大隋就有希望了。看到杨广沉吟不语,在群臣之中的宇文化及,很快猜到了他心中想法,显然杨广是对方才大臣的建议不满。那杨广到底想要什么样的赏赐呢?这是一件值得思索的事情。宇文化及对杨广的了解,自然不是其他人能够比拟的,他跟随杨广多年,最擅长揣度杨广的心思。一番思考之下,他心中已经有了答案,所以他并没有理会群臣之言,便是直接站了出来,拱手说道:“启禀陛下,微臣觉得,既然这李世民和李元霸立下的功劳如此重要,那朝廷就应该不拘一格,重赏他们。他们年纪轻轻,天赋异禀,乃是我大隋不可多得的良才。而陛下是真命天子,是我大隋之主,以微臣之见,不如由陛下将他们收为义子,再将之封王赐爵。如此不仅能够彰显出陛下的仁厚,也能说明对他们的看重。”在宇文化及说完之后,群臣皆是面露诧异之色,他们觉得宇文化及的建议,实在是太大胆了。开口就让杨广将李世民二人收为义子,这未免有些匪夷所思,也没有听说过哪个皇帝会这样做。而且,就算李世民和李元霸立下的功劳很大,也不可能直接封王……群臣想法各不相同,但就在他们纠结之时,杨广却是眼前一亮,他猛的站起身来,满意的看着宇文化及。果然,最能明白他心思的还是宇文化机。并未理会群臣诧异的目光,杨广沉声道:“宇文化及你说的没错,那就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