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期,藩王发生乱事,动静倒是不大,仅仅是李佑发生了叛乱,很快就被平息了。
两种制度同时采用,有利有弊,但对于目前的大秦来说,若是同时采用这两种制度的话,是有很大好处的,能够尽可能的完成民族融合。
战国时期,看似所有人都认为自己是中原人,都是同一个民族,但历经春秋战国数百年的分裂、乱事,各国文字、货币、语言都已经很不相同了,谁会把你认为是自己人?
而若是秦朝能同时采用两种制度的话,能很大程度缓和各个国家百姓,融合到秦国这个大家庭后,产生的不和谐矛盾,这也能给大秦更多的时间,来让民族融合。
只要数十年过去,一两代人之后,那个时候所有人都是秦人了,在这种情况下,六国余孽煽动叛乱,就不会有那么多人义愤填膺,从而加入了。
“若是能同时采用这两种制度,自然是好事。”
“我记得,秦始皇三四十年,这一年还发生了两件大事。”
陆煊搜索资料,随即让扶苏一同观看。
“秦始皇三四十年,开启了两项特大工程。”
“第一道工程,就是筑三关。”
“第二道特大工程,修筑驰道。”
对于陆煊来说,每次查询秦始皇时期的资料,都让他发现了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果然如大部分人所言,秦始皇是个不折不扣的基建狂魔,太能建造各种大型工程了。
灵渠刚刚完工不久,就准备继续打造另外两座大型工程。
有好处么?自然有,但这无疑太过急了,重重压力下,六国贵族和大量的黔首百姓不反抗才怪。
“陆师是想让我劝谏父皇,取消修建三关和驰道的想法么?”
“这无疑有些困难。”
扶苏略微思考片刻,不由得道,他了解自己父皇的性格,有的方面他很愿意听从臣子的意见,但有的方面,唯我独尊。
若是让他劝谏父皇,取消修建这两座大型工程的想法,绝对没有任何可能。
似乎是看出了扶苏的想法,陆煊顿时笑道:“我知道,让你劝谏秦始皇,取消修建这两座大型工程的想法,是有些困难。”
“但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延缓这两座大型工程的修建时间,也就是让其修建的速度,没有那么快。”
根据查询资料,陆煊知晓,无论是三关还是驰道,秦朝皆未完全修建完毕。
即使秦始皇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甚至动用整个大秦的力量,但三关和驰道所需要的时间依旧很漫长,不是那么快就能修建成功的,即使直到秦始皇死的那一刻,三关和驰道也未曾修建完成。
所以,陆煊换了一个想法。
让扶苏主动请命,负责修建三关和驰道。
这样,一来秦始皇会认为,他这个儿子赞同其的想法,二来,由扶苏主持的修建三关和驰道工程,他可以控制速度。
陆煊随即将自己心中的想法,和扶苏说了一番,这次扶苏并未立刻同意,而是不由得皱起眉头道:
“父皇,是个急性格,若是我故意延缓修建这两座工程的时间,父皇一旦发现,恐怕就会不让我负责修建这两座工程了。”
扶苏觉得,陆煊的这个办法并不是很靠谱,虽然说前期可能有一些作用,但若是修建工程过慢,显得很明显的话,父皇怎肯定也是能发现的。
“这好办。”
“求精,而非求速。”
“你尽力控制,每一个环节,打造的最为完美,一旦出现失误,就重新修建。”
“同时,所使用的人力减少,挑选擅长建造的工匠。”
陆煊的想法很简单,让扶苏装出,他很在乎质量的样子。
我为了质量,为了三关和驰道修建的更加完美,所以整个进程才缓慢了很多。
这很合理,好吧?
将心中想法说出,陆煊继续道:“我感觉这个办法可以,即使到后面,秦始皇停止让你负责修建这两座工程,但最起码在你主持修建这两座工程期间,节省了很多人力、物力,这就已经很不错了。”
“而如此,也能让你在民间,再次获得一些声望。”
这么做,也是有好处的。
凡事不能太急,太急将出现各种问题,秦朝之所以覆灭的如此快,其实也就是因为各个环节太急了,始皇帝虽然向往长生,但他心中也清楚这世间没有人是能长生不死的,他想在有限的生命中,做出更多的事情,而这也将导致大秦的国力持续衰落,百姓黔首们怨念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