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卫的设立,这件事请问对于明朝洪武时期,以及整个明朝,影响还是很大的。
陆煊知道,目前朱标所处的时间为洪武十四年,而锦衣卫是洪武十五年设立的。
明洪武十五年,皇帝朱元璋以信奉道教人多,设置了管理机构,州设道正司,县设道会司,并置道官。
明洪武十五年,根据各道正司、会司的基础上,朱元璋设置锦衣卫。
锦衣卫原是护卫皇宫的亲军,掌管皇帝出人仪仗,明太祖朱元璋加强专制统治,使锦衣卫的权力扩大,兼管刑狱、侦察、缉捕盗贼奸党、监视文武百官,其中,最高长官为指挥使,常由功臣、外戚充任,设同知、企事等官职,其下有官校,专司侦察。
钢衣卫所属之锁抚司分南北两部,北镇抚司专及诏狱,直接取旨行事,用刑尤为酷烈。
锦衣卫屠杀文武大臣,镇压各地人民,罗织大狱,捕人甚众。
“锦衣卫......”
太子朱标是知道这件事情的,因为现在锦衣卫还未设立,但父皇曾经产生过这种想法,和他商议过,他觉得设立这样一个部门对于明朝惩治贪官污吏,很有作用。
“陆师的意思是,让我劝谏父皇,取消设立锦衣卫的想法?”
锦衣卫设立的初衷,就是监察百官,而陆师给他设置的计划是,通过提升明朝时期的科技,从而未来让父皇主动禅位给自己,并且改变父皇起初定下的严格惩治贪官污吏的国策,既然如此,似乎锦衣卫是没有设立的必要了。
“不,锦衣卫还是有必要设立的。”
陆煊否决道。
明朝初期,政权尚未完全稳固,不管接下来;的目的和筹划如何,还是需要锦衣卫的。
随即,陆煊缓声道:“设立锦衣卫,好处不少;首先,它可以直接为皇帝服务,帮皇帝收集情报、监视大臣和地方势力;这样一来,皇帝就能更准确地掌握朝廷内外的动态,防止大臣结党营私、篡权夺位,大大加强了皇权,巩固了统治地位。”
“其次,在维护政治稳定方面也很重要,一方面,它能防范叛乱,暗中侦查那些可能有叛乱意图的势力,让朝廷提前采取措施加以防范;特别是在政权初建、人心不稳的时候,作用可大了;另一方面,还能监督官员;明朝初期,官员队伍里可能有贪污腐败、不作为或者心怀异志的人,锦衣卫一监督,他们就得更加勤勉尽责、廉洁奉公,不敢轻易违法乱纪,保证了政府机构正常运转。”
“锦衣卫还能提高治理效率,它分布广泛,信息传递快,一旦有紧急事件,像地方叛乱、自然灾害啥的,能第一时间报告给皇帝,让朝廷迅速决策并行动,提高了国家应急处理能力和治理效率;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锦衣卫还能协助司法,为司法部门提供重要线索和证据,有助于快速侦破案件,维护社会秩序。”
这些是对于皇帝来说,设立锦衣卫的直接好处,而陆煊的想法是,将这锦衣卫,彻彻底底的化为朱标太子的力量。
也就是说,这些未来的锦衣卫,将会听从朱标的命令。
“我的想法是,设立锦衣卫时,让锦衣卫皆掌管火器,由神机营训练。”
原本历史上的锦衣卫,虽然没有后世小说、电视剧、电影中那般夸张,人人都是江湖高手,但身手确实还是不错的,毕竟经过专门的训练。
但在火器的情况下,普通人如何与手持火器、经过多年训练的宫内侍卫相比的。
只要这些锦衣卫能够拥有火器,并且由神机营训练而出,这些人自然而然就是朱标的人了。
朱标并非愚蠢之辈,很快就清楚了陆煊的意思,不过他有些疑惑的道:
“陆师,我感觉这个锦衣卫,似乎并不是很重要的样子啊,经过神机营训练的士兵,哪怕不是锦衣卫,也算是我的人了。”
“应该没有必要,再训练一批掌握火器的锦衣卫吧,毕竟锦衣卫哪怕数量很多,也无法与真正的火器大军相比。”
朱标说的是有道理的。
无论放在什么地方,个人的能力都无法与集体相比。
不可能,训练出一千个身手不错的锦衣卫,就能与一万个火器军队士兵抗衡。
但,这个锦衣卫有好处的同时,也有很多负面影响,让朱标把锦衣卫掌握住,也是为了降低这些负面因素,从而让朱标获得更多的好处,稳固他的太子地位。
“你可能不知道,原本的历史上,明朝在设立锦衣卫之后,发生了什么事情。”
陆煊对于明朝历史还是很了解的,并且随着四位太子的到来,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