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等学派的思想传播受到抑制,一些学派甚至因此逐渐衰落;原本百家争鸣的繁荣学术局面被打破,学术思想的多元性和创新性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古代学术的发展进程被延缓。
谁也不能说,这些百家学说以后就没有用了吧?
到后世,也没有用了吧?
可焚书之后,几乎相当于全没了。
焚书事件就是父皇为了统一思想、加强统治而采取的极端手段,这必然导致了思想文化领域的禁锢,人们不敢轻易表达和传播不同的思想观点,学术研究和思想探索的氛围变得压抑。
长期的思想禁锢使得人们的思维方式逐渐僵化,缺乏对不同观点的包容和接纳,不利于新思想、新观念的产生和发展。
这件事情一旦实行,就会开创了封建王朝文化专制的先例,为后世的文化专制政策提供了借鉴;此后的封建王朝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这种文化专制思想的影响,时常采取各种手段来控制思想文化。
扶苏知道,汉朝就发生过类似的事情。
也就是汉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虽然这件事情与焚书的方式不同,但本质上都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思想统治,限制了文化的自由发展。
不过也不能说这件事情完全没有任何好处,从政治角度来看,焚书事件在短期内确实起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通过烧毁反对秦朝统治思想的书籍,打压了不同的政治观点和声音,减少了对秦朝统治的质疑和反抗,使得父皇的统治更加稳固,权威得到了强化。
可想了想,扶苏还是决定站出来,制止这件事情。
未来秦朝覆灭也和焚书有着一定的关心,这种极端的做法必然会引起了士人的强烈反感和反抗;儒家弟子对秦朝的焚书之举积怨颇深,未来秦朝末期,陈胜起兵之后,孔子的八世孙孔鲋带领齐、鲁等地的儒生积极加入义军,甚至在陈胜死后跟随一同赴死;这表明焚书事件不仅没有完全消除人们的反抗意识,反而加剧了统治阶级与士人的矛盾,为秦朝的灭亡埋下了隐患。
思索良久。
扶苏忽然站出来道:
“请诸位,不要争辩了。”
法家弟子,儒家弟子见到扶苏公子出列了,纷纷闭上了嘴巴,扶苏的名声很好,无论是谁其实下意识的都会对其给予尊敬。
并且他们也很清楚。
虽然表面上,陛下并没有和这个公子表现出的太亲近。
但未来,继位的必然是扶苏公子,不可能有其他人。
所以,扶苏公子的意见,他们还是要听一听的。
只见扶苏出列,缓声道:
“我的想法是,不可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