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后院通历史:开局劝扶苏造反 > 第148章 编制赋役黄册,按察使司的废立!

第148章 编制赋役黄册,按察使司的废立!

他还注重选拔年轻有为的官员,为国家培养后备力量。

一位年轻的官员被推荐担任里长,朱标亲自召见了他。

朱标问道:

“你可知担任里长的责任重大?”

年轻官员恭敬地回答道:

“殿下,臣深知里长之责。臣一定尽心尽力,为百姓服务,公正履行职责。”

朱标满意地点点头,说道:“好,希望你能不负众望。若有佳绩,朕必重重有赏。”

为了编制赋役黄册,朱标还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

他从古代的户籍制度中汲取经验,结合明朝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制度。

在皇宫的书房里,朱标日夜翻阅古籍,认真研究历代的赋役制度。

他发现,有些朝代的户籍制度十分完善,能够有效地调节徭役和税收。

他将这些经验记录下来,与大臣们进行讨论,融入到黄册的编制中。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朱标终于制定出了一套完整的赋役黄册编制方案。

其法如下:以一百一十户为一里,于一里之中,推选丁粮多者十人担任里长,其余百户分为十甲,每甲十户,再推一户为甲首。每年徭役,由里长与甲首各一人负责管理一里、一甲之事。城中称坊,近城称厢,乡都称里。十年一轮换,先后顺序以丁粮多寡为标准,此谓“排年”。

每里编制一册,册中详载丁口与田亩。丁有役,田有租。租税一年两征,分别为“夏税”与“秋粮”,皆以户为主。册首绘有里图,若里中有鳏寡孤独不能服役之人,则带管于一百一十户之外,列于图后,称之为“畸零”。僧道若有度牒,有田者入民册,无田者亦为“畸零”。

黄册一式四份,一本进呈户部,其余三本分别留存于布政司、府、县。每过十年,有关部门需根据丁粮增减情况重新修订黄册,上报户部。因封面为黄纸,故称为“黄册”。

他将册式一本以及合行事宜条例颁布于各相关部门,严令不许聚集扰民、科敛百姓,只将定式颁发至各户,让百姓依式开写丁产,交付该管甲首。

甲首将十一户所造册文汇总,交付坊厢里长。

坊厢里长再将十里所造册文,共计一百一十户攒成一本,若有多余户数则附于其后,称为畸零户,送呈本县。

本县通计其数,比照元朝原造黄册,若丁口有增减,即进行收除;田地有买卖者,立即办理过割手续,务必确保不亏原额。

排年里甲仍依原定次第应役,若有贫乏之家,则于百户内选丁粮多者补充;若有因事故而绝户者,从畸零户中选取补充。

上中下三等人户,亦依原定编类绘制成图,以汇总税粮户口之数。县、州、府、布政司依次总汇,最终呈送京师,藏于户部,如此可避免移易倚托之患。

当朱标将赋役黄册呈于朱元璋时,朱元璋龙颜大悦。

他看着那精心编制的黄册,心中满是欣慰。

此册条理清晰,考虑周全,既体现了公平公正,又便于管理。

朱元璋赞叹道:“标儿,此册乃治国之良策,你不负朕之期望。”

朝廷之上,文武百官亦是惊叹不已。

他们深知徭役不均之弊已久,而太子朱标此番编制的赋役黄册,无疑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绝佳方案。

一位老臣站出来说道:“陛下,太子殿下所编黄册,实乃利国利民之举。此册一出,徭役得均,百姓可安,国家可稳。”

其他官员纷纷点头附和,表示对朱标此举的赞赏与钦佩。

第二件事情,就是按察使司的废立了。

这件事情也重要,若是能完成,也能大大的提升他的政治能量。

还是那句话,朱标决定各个方便都要争取一下,毕竟虽然火器已经发展起来了,但如果在朝堂上他依旧能源源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地位,那么对于自己自然也是一件好事。

其实很久以前,朱标在研读史书及朝廷文献时,就注意到了明朝按察使司的变迁历史。

元至正二十四年,父皇置湖广各道提刑按察使司,此后历经多次调整,废立不定,机构设置与职责也时有变化。

朱标认为,按察使司在明朝的治理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目前的状况存在一些问题。

并且从后世那里,朱标也知道这些问题确实很重要,值得改变一些。

他决定向父皇提出关于按察使司废立的建议。

朱标首先仔细分析了按察使司的现状。

他看到,虽然按察使司有按察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