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中国古今名人传 > 第48章 李白:仗剑天涯,诗酒风流

第48章 李白:仗剑天涯,诗酒风流

寓居,并撰写了《观云梦》这首着名的诗作。诗中描绘了云梦泽的壮丽景色,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感慨。

为了得到更多的机会和赏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李白开始积极上书名流。他写下了《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和《上安州李长史书》等文章,在这些文章中,他表达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才华,希望能够得到达官显贵的引荐。然而,现实却很残酷,他的这些努力并没有得到回应,他依然在仕途上徘徊不前。

尽管仕途不顺,但李白并没有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他继续游历四方,结识了许多文人雅士,如孟浩然、李邕、汪伦等人。他与孟浩然的相遇,堪称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两人一见如故,相互欣赏,共同游历,留下了许多唱和之作。当孟浩然要前往广陵时,李白在黄鹤楼为他送行,写下了那首广为传诵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首诗以其深情的笔触,描绘了送别的场景,表达了李白对孟浩然的深厚情谊。在烟花烂漫的三月,李白站在黄鹤楼上,目送着孟浩然的船只渐行渐远,直到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只留下长江水滚滚东流。那无尽的江水,就像李白对友人的思念,绵绵不绝。

在这段漫长的漫游岁月里,李白还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他登上庐山,被庐山瀑布的雄伟壮观所震撼,写下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千古名句;他在月下独酌,感慨人生的孤独与寂寞,发出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喟叹;他游历吴越,感受到了江南水乡的温婉秀丽,留下了“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的优美诗句。这些诗歌不仅展现了李白卓越的才华,也让我们领略到了他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

三、长安岁月(742 - 744年,42 - 44岁)

多年的游历和积累,终于让李白迎来了人生中的高光时刻。天宝元年(742年),四十二岁的李白经道士吴筠推荐,以及贺知章、玉真公主的称誉,得到了唐玄宗的征召,入京供奉翰林。这一消息让李白欣喜若狂,他仿佛看到了自己的理想即将实现,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他高唱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踏上了前往长安的道路。

初到长安,李白受到了唐玄宗的赏识,唐玄宗爱才,封他为翰林待诏,专门给宫廷作诗填词。李白也不负众望,凭借着他敏捷的诗才和豪放的风格,赢得了唐玄宗的喜爱。每当唐玄宗有宴请或郊游,必命李白侍从,让他赋诗纪实。李白也因此写下了许多描写宫廷生活和宴会场景的诗歌,如《清平调》三首:“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这三首诗以其华丽的辞藻和精妙的比喻,将杨贵妃的美貌和唐玄宗对她的宠爱描绘得淋漓尽致,也让李白在宫廷中声名鹊起。

然而,李白的满腔抱负并不仅仅是为皇帝写诗娱乐。他渴望能够在政治上有所建树,施展自己的才华,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但在宫廷中,他只是被当作一个御用文人,并没有得到真正的重用。他逐渐对这种生活感到厌倦和失望,心中的苦闷也与日俱增。

在长安的三年里,李白还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如贺知章、张旭等。他们经常在一起饮酒赋诗,畅谈人生理想,被称为“酒中八仙”。他们的聚会充满了欢声笑语和豪情壮志,成为了长安城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然而,李白的豪放不羁和直言不讳也让他得罪了一些权贵。他曾在酒醉时让高力士为他脱靴,这一行为引起了高力士的不满。高力士在杨贵妃面前进谗言,使得杨贵妃对李白也产生了反感。从此,李白在宫廷中的处境变得愈发艰难。

终于,李白意识到自己在长安已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他决定离开这个让他充满希望又充满失望的地方。天宝三年(744年),李白被赐金放还,他带着满心的无奈和惆怅,离开了长安。这段长安岁月,虽然短暂,但却对李白的人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让李白看到了宫廷的奢华与腐败,也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追求自由和理想的信念。

四、再度漫游(744 - 755年,44 - 55岁)

离开长安后,李白开始了长达十一年的漫游生活。他就像一只自由的鸟儿,在广阔的天地间翱翔。他游历了梁宋、齐鲁、燕赵、江浙等地,结交了许多文人道士,如杜甫、高适、元丹丘、岑夫子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