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朱确实有些意外,他是真的没想到朱安宁居然好像真的能兼顾这么多事情。¢叁¢叭!看′书^旺/ ?庚+鑫,嶵^全`
难道,他也和自己一样是个精力旺盛的人?
那未来宫殿装好灯后,得经常叫他一起商量事情!
听见朱安宁是有干活的。
老朱的脸色明显是缓和了很多。
“哦,有对就行,那还对得起你侍郎的位置。”
老朱和颜悦色地对朱安宁点了点头。
却是不知道,朱安宁的后背已经是湿透。
他现在正在拼命头脑风暴,回忆孙全和晁超还有那刘宣德写信告诉他的数字,具体是哪些地方用了多少钱,他肯定是记不住的了。
他只回忆大方向,还有大数字,四个司加在一起,那就是工部的总数了嘛。
不过最该死的是……
他忘了去年工部的支度是多少……
这导致的结果是,他现在完全搞不清工部是正常状态还是赤字状态。
至于工部有盈余?
开什么玩笑。
任何部门任何官署都是不可能给你有盈余的!
这可是中华自古以来的传统。
我今年盈余了,明年你就要砍我经费了是吧……
所以保证每年能顺利把经费用完,这也是一门技术。·求^书?帮* ~埂*辛′罪¢哙′
现代朱安宁可是看过某些地方突击花钱的。
太艺术了啊!
在朱安宁紧张地搜刮自己记忆的时候。
老朱是又开了口:“从户部开始吧,杨思义,你呀,管的是我大明的国库,你这数可得好好给咱盘清楚了才行。”
随着老朱开口,众人是把目光移向了站在靠前位置的老头。
最前的实际上是吏部和礼部。
地位摆在那里。
但是第一个对账的却是户部。
朱元璋是点了点站在桌前的杨思义。
杨思义则是恭敬地拱了拱手,说了声是。
阁臣和尚书们现在是面对面地站着。
朱安宁按朱标的指示站过来后,是被几个尚书拉到了最末的位置的。
恰好契合工部就是六部之末。
总之不管从政治上的地位,还是金钱上的地位,朱安宁应该都是最后才轮到的。
现在这个场景真就是像极了小组答辩。_晓¢税,C^M*S? !埂\新?醉/全+
阁臣们代表的是老朱,他们就是指导组……六部的主官们则是要报上自己今年的账目……看能不能不能通过这场辩论。
这场景是看得朱安宁是脑壳生疼。
只觉得这事情太过突然。
不过想了又想,他是知道了,错在他自己。
最近这些日子,他心思基本就是在番薯土豆玉米新粮,还有科学院电灯这些事情上,对于工部的很多事情,就是路过进去听个声,完了撂下一句交给你们啦!就跑路的那种……
其实……孙全他们好像是已经明示暗示过很多次的了……是自己忽略了。
不管如何,被老朱点到的杨思义是开始了报数。
户部管的是国库,税粮。
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这些数字汇总上来,杨思义也还能记住,并且能够拖稿井井有条地给朱元璋理出来。
不得不说,古代的这批顶尖读书人还是有点东西的……
各地的税收情况,还有原本预计能收多少,他是逐个逐个行省在介绍。
甚至还附上了该省是不是发生了什么大事,影响了收成之类的。
数完税杨思义才开始说今年的几笔大支出。
除了朱安宁,其他人应该都是对这些数有所了解的,特别是朱元璋和朱标。
朱安宁是看见老朱听着听着眉头就皱了起来,甚至连一向宽厚的朱标,也是攒起了眉头,这可不是什么好现象,这意味着出问题了呀!
如朱元璋所说,户部是掌管大明国库的。如果户部都出问题的话,那其他各部更不用说了,朱安宁是不由得回想起了工部的那几项大支出。
然后猛地倒抽了一口凉气。
别的他不记得,他可是清楚的记得……不管是孙权还是曹操,都是清楚的跟自己说过今年项目很多,所以才导致从工匠到人手都不足,最后才延伸出什么临近年底没有办法修葺官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