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被困在英国本土,忙着处理各种烂摊子事儿呢。
1341年 4月,苏格兰那边局势陡然生变,竟成功从英格兰手中夺回了爱丁堡。
那流亡法兰西长达七年之久的苏格兰戴维二世,也终于结束了在法兰西长达七年的流亡生涯。
爱德华呢,内心纵使恼火万分,却也无奈只能暂且按下怒火,选择视而不见。
毕竟当下的他,自家国内也是麻烦不断,实在腾不出手去应对苏格兰的变故。
同年 6月,路易皇帝一道诏令又是一道重击,宣布撤销爱德华“帝国代理人”的权限。
这消息一经传开,莱茵兰地区的德意志王公们也都有样学样,陆陆续续宣布退出与爱德华的同盟,全然不顾昔日盟约。
而低地地区的德意志王公们,行事更绝,表面上还维持着与爱德华虚与委蛇的盟友表象。
可私下都偷偷与法兰西国王签订了密约。
约定内容极为关键,只要腓力国王不主动进攻佛兰德斯,倘若爱德华胆敢对法兰西贸然出兵进攻。
他们必须提前不少于一个月将消息告知腓力国王,好让法兰西能有充裕时间整军备战。
爱德华这边,知晓自己处境艰难,每一步都慎之又慎,对德意志贵族们是竭尽安抚。
只因那些债主们,或是手握担保,或是势力庞大,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稍有差池得罪不起。
为了竭力偿付债务,他思前想后,使出了堪称惊人的招数。
而爱德华对德意志这些债主们只好谨慎行事,在各种计划欠妥的状况下,竭力偿付那些持有担保或势力强大、不容冒犯的债主。
一口气任命了一大批政务官、法务官以及海关官员,妄图通过强化行政管控,从各处搜刮财源。
不仅如此,还别出心裁地设立诸多“镇暴检察官”,在各郡巡回,往往经过简单审讯边迅速判决,并罚没大量财产。
民众纷纷抱怨:
“无论自身多么清白无辜,在这些法官面前都难以幸免,所有人都得缴纳足额罚金才能免遭牢狱之灾,根本没有商量的余地。”
这般大规模、毫无情面可言的大监禁运动,很快引发全国范围内民众的强烈不满。
怒火在民众心间熊熊燃烧,最终连伦敦这座王城都未能幸免,爆发了大规模的暴动与叛乱。
而大法官瞅准这绝佳时机发难,联合了国内诸多早就对爱德华心怀不满的势力,迅速组成同盟,向爱德华施压。
爱德华这深陷泥沼,满心无奈之下,不得不向向大法官低头妥协。
为了平息众怒,咬着牙通过了一系列涉及官员任免、审判流程规范以及财务查账的法案,期望能借此安抚民心,挽回几分颓势。
原本爱德华说不定都得把吉耶纳卖掉来偿还债务,毕竟欠了这么多钱,就算他省吃俭用,要还上十年也够呛。
要是真被愤怒的债主们不顾一切打上伦敦,他这个英格兰国王的头衔恐怕都未必能保住。
结果呢,法兰西自己也出了一堆事儿。
那就得继续说这腓力国王,他确实是没欠啥钱,但法兰西现在说不得比英格兰还缺钱花。
在外人眼中,他一直竭力展现出慷慨与怜悯的君主形象,可背地里,却被诸多难题搅得心力交瘁。
自斯鲁伊斯港那场海战落幕,诺曼底沿海诸多城镇的青壮劳力却几近凋零。
腓力国王心生悲悯,设立专项基金,意图源源不断地为战后伤残军民及那些失去顶梁柱的孤寡妇孺送去抚恤,给予他们活下去的希望。
而法兰西的贵族们,连年征战却几无斩获,满心怨言积压难消。
往昔,仗着法兰西的富庶,腓力国王尚可大方援助。
但防御战争的代价巨大,只有进攻者可以选择进攻的时间和地点。
法国抵御爱德华攻击所消耗的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远超想象,国库渐被掏空。
无奈之下,腓力国王为填补不断扩张的财政窟窿,只得接连提高税负,还暗中降低铸币成色。
起初,这法子看似缓解了燃眉之急,可后续恶果迅速席卷而来。
市面上,法国货币信誉崩塌,贬值严重,如今实际价值竟已跌到名义价值的一半。
民众与贵族们纷纷弃之不用,交易时要么以物易物,要么青睐他国稳定货币。
各地财政收入随之锐减,近乎枯竭。
更加昏招的是,腓力国王竟然开征盐税,这可是法兰西历史上从没听说过的。
这一昏招瞬间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