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刺头,殊不知自己即将大祸临头。
因为“大将军”不在,他们对待“夫人”显然轻慢许多。
杜宣缘心知肚明,但还是点了许多定北军的人,随自己一道入城。
行至中途,队伍里交头接耳的动静便已经盖住马蹄声。
此前,杜宣缘已经多次提醒他们。
但都是只管用一时半会,随心谈话的声音很快便会卷土重来。
她的命令如此不顶用,瞧得队伍中苍安县军士忿忿不已,多次向上司请令,想要好好教训教训这些家伙,却被阻拦下来。
他们的上司也是看杜宣缘眼色行事。
就像定北军一直以为他们之间的较量是在私底下进行,实则杜宣缘知道得一清二楚,甚至若不是经过杜宣缘同意,他们都不会轻易和定北军起冲突。
这时的杜宣缘泰然自若。
她骑着马走在最前边,好似秋游赏景的闲散贵人。
也不知有意无意,一匹马渐渐赶上她的身位。
到最后,二者只差半个马头的身距。
杜宣缘偏头看向马上的人——定北军里的一名将领,平日便逞凶好斗,只有“大将军”能压得住他。
毕竟他的命是杜宣缘从战场上捞回来的。
他发现杜宣缘朝自己看来,先是身体一僵,随后见杜宣缘没什么反应,又松快下来,放任自己的马匹越过杜宣缘半个身位,隐隐有领头之势。
而后,他还跟为自己牵马的小兵笑谈。
讲得无外乎是他在战场上的骁勇之举。
就在他侃侃而谈之时,小兵突然面色一变,高呼:“将军小心!”
他转头,还未看清什么,便觉天旋地转,接着便重重摔在地上,尘土飞扬。
马匹受惊,前蹄高高抬起,眼见着便要踩下来。
却见红缨枪一挑,缰绳落到一双纤长的手中,而后这双手狠狠一拽,将整张马脸都勒得变形,也使马蹄调转方向,擦着那将领的腰侧踩下。
摔倒在地的将领正要挣扎着起身。
那柄刚刚救他一名的红缨枪却调转枪头,直直定在他身前不到一寸的位置。
他甚至能嗅到枪上的铁锈味。
“三年前,湖仗一战,你不听指挥,贪功冒进深陷敌军,险些命丧北虏马蹄之下。”杜宣缘凝视着枪下之人,“而今是想把当年的‘遗憾’补回来吗?”
他愕然地看向杜宣缘,又被她气势所压,半句狡辩都说不出
她是笑着说的。
可不知是不是枪头的寒光太盛,叫这将领看杜宣缘的笑意都觉得令人胆战心惊。
“你……”他支吾半天说不出句囫囵话来。
刚刚是这柄枪将自己从马上挑下来,也是这柄枪勾住缰绳将自己从马蹄下救下来,现在更是悬于自己头颅之上,只要轻轻往前一松,眨眼间便能贯穿他的头颅。
他连大气都不敢出一个。
直到此时此刻,他才清楚意识到,面前之人绝不是可以轻浮对待的。
待杜宣缘收枪后,他已是两股战战,连马都上不去,只能由士卒搀扶着往前走。
杜宣缘则是回身望去:“现在,能安静了吗?”
鸦雀无声。
直到这一队人马抵达皇城,都无人再敢交头接耳。
入皇城后,杜宣缘并未再去国公府,而是径直往皇宫去——甚至国公府外都由她的人围上,限制成国公的行动。
昨日,皇宫里的历王残部犹在。
即便他们得知历王的死讯,跟着历王叛乱的这些人也很清楚自己死路一条,只能负隅顽抗。
今早,杜宣缘的人堪堪突破皇宫。
第211章 云顶青萍
杜宣缘率兵进入皇城, 很快便找到了藏身在宫中的淑妃母子二人。
以及已经遇害的贵妃及大皇子尸身。
淑妃藏得确实很好。
若非如此,也不会叫历王这么长时间都难觅踪迹。
可惜她带着个拖油瓶。
杜宣缘可以轻松通过系统地图捕捉到二皇子所在。
淑妃被带到杜宣缘面前时,平静的神情短暂失神——她没想到这些人会再见到杜宣缘。
曾经, 她也曾因皇帝的“盛宠”嫉恨过面前之人。
可她后来渐渐明白, 那些所谓的宠爱就是靠不住的东西,借着这份宠爱能收敛到手上的权势才是最真实的。
而这位“杜姑娘”,空负真爱之名, 却被关在一方天地下。
皇帝吝啬到除了“爱”什么都不给她。
那时候, 淑妃甚至觉得她的离世是一种解脱。
没想到她竟还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