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是以防万一,万一和沙俄帝国打起来的时候,对手不止沙俄帝国,这些炮也能应应急。
二是好好的留着,到一战的时候,也能卖个好价钱。
哪怕不改!
那时候的协约国,特别是沙俄帝国和法兰西,只要是武器,都是来者不拒的。
只要有,完全不挑食。
“开发一款轻型步兵火炮,这倒是不必拘泥于75毫米口径,小一些也可以。”
“但是要考虑到这款口径可能会用很久,综合考量。”
“要求是能伴随小规模步兵行动,质量要小,对砖石结构碉堡工事也有毁伤能力。”
“然后陆军军师旅级火炮方面,保留120毫米榴弹炮,105毫米野战炮,开发155毫米野战炮、榴弹炮。”
“整体上只保留这四个口径,特种需求采用特种火力。”
汤潇逸看着徐希颜和总师。
“陛下,155毫米火炮我们没有生产经验,要是开发的话,一切要从头开始。”
总师终于提出疑问,
“虽然也能产出,但肯定会浪费不少时间。”
“不如继续采用152毫米火炮,生产线是现成的,只需要简单改一改。”
“也有使用的经验,甚至紧急时刻,也能用用海军的炮弹。”
总师的发言基础是海军常用的就是152毫米速射炮。
虽然海军火炮弹药规格和陆军火炮的区别比野战炮和山炮的区别更大。
但是,设计时预留一点余量,也不是不能做。
大不了把药筒改成药包,必要时刻总比没有好。
生产起来,也更方便的多。
至少在技术上方便的多,大不了改改,对于工人来说没多大区别。
但开发155毫米,虽然只是口径查了3毫米,但弹药重量已经完全变了。
自然要从零开始。
“就用155毫米火炮,海军也会逐步过渡到155毫米火炮,虽然口径只差了3毫米,但威力相差并不小。”
汤潇逸摇了摇头,固执己见,
“另外,集团军级支援火力,超大口径重炮,你们看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