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微微亮,
大黄毛丫头三娘就已经闯进李逸的房间,打扰了他的清梦。 “快,天亮了,去摆摊了。” 李逸揉着惺忪的睡眼,“还早呢。” “不早了,赶紧起来,别误了时辰。” 李逸有些无奈的起来,打个长长哈欠,伸个懒腰,三娘走出门外还不忘记交待,“记得换身干净衣服啊,” 西厢厨房, 秀芝见他起来,马上就打了一盆清水,还把毛巾和他的猪鬃牙刷子都准备好了,弄的李逸还有点不习惯。 “快来尝尝我做的豆浆和豆花,”三娘风风火火。 等李逸洗漱完,罗三娘便已经端来两碗早点,一碗豆浆一碗豆花,都还冒着热气。 先尝豆浆, “怎么样?” “香浓顺滑,不错。” 再尝豆花,细嫩爽滑。 大清早上来口豆浆,再来勺豆花,确实很不错。 不过就是原汁原味稍有欠缺,后世早餐店的豆浆,为提升香味和口感,还会加入核桃、芝麻、花生、香米、红枣等磨制,甚至可以加入些白糖提升甜度。 而豆花北方吃咸、辣,南方吃甜,有的是加酱油或白糖,有的讲究的还要浇卤,浇完卤加蒜泥、辣椒油,小葱、香菜等,不同的店做出来的口味各不相同。 “你这豆腐脑做的真不错,很嫩滑,堆的高出碗沿,结果看着颤颤微微的却就是不会掉,厉害。”李逸夸赞一番后问,“这一斤黄豆出多少豆浆、豆花?” 三娘告诉他一个挺意外的结果, “十斤,豆浆、豆花都是一斤豆出十斤。” “能出这么多吗,老豆腐才出两斤半啊。” 三娘告诉他,豆浆豆花水嫩点更好。当然,一般人想要做出这么多豆花、豆浆来也不易的,她也不瞒李逸,告诉他关键是要加洗浆一步。 黄豆要泡发充分,得泡发至两倍大,中间没有半点硬心。然后磨浆时要准备四桶水,一桶磨豆子,剩下三桶则是分三次把豆浆再洗、磨一遍,最后就能得到更多的浆。 这样再去煮浆、点卤,自然能得到十斤的豆浆或豆花,而且豆浆顺滑、豆花细嫩。 三娘准备了陶碗, 一碗差不多就是一斤豆浆或豆花。 “你说卖多少钱一碗合适?”三娘问。 “你老豆腐一斤二十文,嫩豆腐一斤十文,我看咱这豆浆、豆花,也就卖十文一碗,” “会不会太贵了,咱一斤黄豆只出两斤半老豆腐或五斤嫩豆腐,但却能出十斤豆花或豆浆啊。” “一个笼饼都要卖二十文钱,咱也不能卖太便宜吧?” “五文一碗怎么样?”三娘觉得卖五文也有利润,毕竟一斤豆子能出十碗。 李逸却摇头,得按其它物价来啊。 “要不十五文两碗?” “那别人只吃一碗?八文一碗?” “一碗十文,第二碗半价。”李逸笑道。 “啊?” “别啊了,赶紧吃,吃完咱们就下去摆摊开张。” 早餐就是三娘自己做的豆浆、豆花,大家都沾了光,尝到这美味。 趁着天色还早, 众人一起帮忙,把三娘做好的几桶豆浆、豆花抬到院下的北岸桥头树下, 支起一张简单的木案,摆上一摞陶碗、木勺,就算开张营业了。 这头一天营业,产品也是极简,就原味豆浆和原味豆花两种,既没有搭配的油条、馒头、包子,也没有小米粥、糯米饭、胡麻煎饼等,更没有酸豆角、辣萝卜丝、酸辣海带丝这些开胃小菜。 豆浆、豆花只有一种调料,可以按顾客需求加点盐,撒点葱花,其它的白糖、蜂密、酱油这些自然是都没有的。 定价也是按李逸建议,十文一碗,第二碗半价。 这个价比赶集卖豆腐利润还高一些, “有人来了,”三娘激动的喊道,桥南岸的路上,有一伙人正赶着骡马过来,七八个人,十几头骡马,应当是个商队。 这么早,李逸估计不是早上才从长安城出来的,应当是早上从韦曲过来的,看这样子,大概是要往子午关去。 这种长途出行的商人,正是李逸心中的目标顾客。 附近路过的村民,可没多少人舍得喝豆浆吃豆花的。 “赶紧吆喝起来吧,”李逸笑道,还让狗剩几个去把准备好的草抱来。 那行人刚上桥,三娘就赶紧马上勺了碗豆浆和豆花摆在桌上展示。 “诸位这是一早从韦曲来,要往子午关去?这大早上就已经走了十五里路了,这里歇歇脚吧,我们这有热乎的豆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