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唐朝好地主:从村长开始 > 第37章 旨授太子正字

第37章 旨授太子正字

俩。

  做为关陇名门子弟,李叔良也是擅骑射懂兵法的,李唐开国也是立了不少战功。

  虽算不是什么上将,但毕竟是自家人。

  “请长平王立即带兵前往泾州镇守。”

  “骠骑将军刘感,”

  “末将在。”

  “命你为泾州镇将,协助长平王镇守泾州。”

  “你们的任务只有一个,坚守泾州,城在人在。”

  李世民给两人分兵八千,要求就一个,守城。

  刘感是一员猛将,是匈奴人,北魏高昌王刘丰的孙子,隋朝时就是禁军将领了。选他协助李叔良,就是倚重他的统兵经验。

  李叔良做为宗室郡王坐镇,再配一个猛将协助,只是守泾州城应当够了。

  毕竟李世民亲自坐镇长武,相隔并不算远。

  “殿下,属下愿意前往高墌城镇守。”殷开山主动请缨。

  但李世民却没答应,殷开山虽是行军司马,但统兵非他所长,他望向八大总管,刘弘基、李安远、慕容罗睺、刘世让、丘行恭等。

  “安定道行军总管刘世让,”

  “末将在。”

  “命你率本部五千人前往高墌城驻守,骠骑将军刘宝为你副将。”

  刘世让和刘宝是兄弟俩,隋朝末也在扶风郡拉起一支人马,后来归附李渊后,还主动请缨平定唐弼的余部,他们手下五千人,基本上就是他们自己的部众。

  李叔良、刘感率八千人镇守泾州,刘世让、刘宝兄弟俩率五千人镇守高墌城,李世民自己则率丘行恭、慕容罗睺等镇守长武。

  四万人就顶在泾、豳之地,死守住通往关中平原的通道上。

  李世民要求就一个,深沟高垒,守城不出,耗。

  耗到远道而来的陇右边军断粮,耗到他们锐气全无。

  “谁敢擅自出战,斩。”

  军议结束,

  李世民仍站在长武城头,披甲的秦王府典军、内侍省内给事、汶江侯、柱国张阿难上前,这个嘴上无须的宦官,从背包里拿出焖烧杯。

  “殿下一路奔驰,一到长武就忙于军务,连饭都顾不上吃,赶紧喝点肉粥吧,”

  李世民接过,杯子打开,里面一股肉香扑面而来。

  “好香,”

  张阿难给李世民把焖好的肉粥倒在杯盖里,把折叠的不锈钢勺子展开,李世民接过,就站在城头喝起肉粥来。

  “嗯,这路上跑了两个时辰,肉粥却焖到恰好,软烂,却又很鲜嫩,如晦送我的这个焖烧杯还真是不错。”

  李世民年纪轻轻,可常领兵在外,饥一顿饱一顿的,这胃很不好,现在有了这个杯子,随时随地能喝上口热乎软烂的肉粥,还真是很不错。

  他曾经有过衣不解甲、马不停蹄的连续追击敌人几天几夜的经历,拿下过一场场辉煌的胜利,这胃却也熬坏了。

  热乎软烂的肉粥下肚,顿时让胃暖暖的,很是舒服。

  李世民不由的越发佩服那个能制出此杯的人,他先前也找过长安的优秀匠人,让仿制此杯,结果却都达不到这样的焖烧效果,让人失望,也越发让他佩服李逸的师傅李老道,

  居然能用天外殒铁炼制出此等神奇的不锈玄钢,

  可惜这个了得的老道居然死于一场暴雨后的垮窑,

  还有那个李逸,一手瘦筋体真的很不错,虽然看的出还欠些火候,但已经很不错了,可惜他没接受自己的招揽,不愿入秦王幕府,或许是书令史之职太低,可他的出身,也不可能说直接征辟他为官吧,既非名门出身,又如此年轻,还没有名声。

  吃着肉粥,一时不免思绪乱飞。

  他又想到那天临走时,那个年轻人送给自己的丹药,他身边有带随从医师,但李逸这年轻人是真不错。

  等打完这仗,

  再去御肃乡找他聊聊,若真有实才,自己保举他个从九品的秦王府参军事,也并非不行。

  长安。

  万年县衙里,

  法曹孙伏伽正伏案奋笔疾书,他正在给天子上书进谏,

  他进谏三策,

  天子有争臣,虽无道不失天下,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不闻其过。臣劝陛下虚怀纳谏,开不讳之路,选贤任人,励精图治。

  其二,百戏散乐,本非正声,隋大业天子就是贪图安逸享乐,官场淫风四起,是王朝灭亡的征象,劝告皇帝不要沉迷于声色犬马,要雅正社会风气。

  其三,性相近,习相远,隋朝灭亡的另一个原因就是皇帝身边的人乱国,因此,皇帝要慎重挑选皇太子及诸王身边的人,防止身边的人误国坏事。

  这进谏三策的最后一条,还特意引用了李逸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