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西北,
泾州。 大秦皇帝薛举率领陇右精锐一路南下,侵入泾州,主力屯于安定县之折墌城,前锋向高墌城逼近。同时左右两翼,轻骑抄掠扶风郡和北地郡。 关中震动,长安不安。 百姓骚动,东西两市粮店排起长队,粮价飞涨,朝廷下令开常平仓放粮抑制粮价。 西讨元帅秦王李世民也在这此时,迅速赶到了豳泾边境的长武城。 军旗猎猎, 长武城筑于隋开皇中,为边关要塞,其西便是浅水塬,秦朝大将蒙恬和太子扶苏筑城于浅水塬,便是高墌城。 李世民抵达长武后,便不顾风尘仆仆巡视城防。 “长武城周长五里,城墙基宽三丈,顶宽七尺,高三丈,垫土夯筑,东、西、北各一门,南门两座, 城壕深五丈,阔三丈。” 李世民登上城门楼,长武城雄踞塬首,面临泾水,俯瞰通道,是长安北面门户。 “集结了多少兵马了?” 大唐对外号称是秦王李世民统兵十万迎击薛举,但实际上李世民手里并没有这么多兵。 薛举这次是倾巢而来,不仅主力杀入泾州,而且还分兵左右两翼,轻骑袭击扶风和北地两郡,大唐不得不分兵堵截,同时又还得面对河东刘武周、洛阳王世充,以及山南的朱粲等势力。 甚至是京北的稽胡部落虽在年初进犯时被重创击退,但也还得防范。 “我们在泾州豳州集结了四万人马了,”行军司马殷开山在旁答道。 “不够,”李世民摇头,“薛举来势汹汹,兵锋正锐,其麾下多是陇右精骑,我们四万人不够。” 他指着长武城,“东南旷原,西北大谷,城系土筑,不能坚固,必须深沟高垒,加固城防,增建瓮城,加深城壕,角楼也要增加。 在周边,也要增加堡塞、烽墩。 我们要增加明碉暗堡,城壕要遍设尖桩鹿砦,严加防守。” “还有,让民夫加紧运输粮草箭矢入城储备,” 殷开山皱眉,“薛举不过隋朝一校尉,用不着如此畏惧,他敢深入腹心,我等正好将他一战灭之。” “不可轻敌。” 李世民虽然年轻,可却并不轻敌。他清楚知晓,薛举的军队,大部份都是隋朝的陇右军,拥有大量骑兵,实力强劲。 而他手上现在只有四万人,尤其是缺少骑兵。 若是在浅水原这样开阔的平原作战,李世民并不觉得有多少胜数,何况薛举的兵力,是他的三倍。 殷开山出身陈郡殷氏,是隋朝秘书丞殷僧首之子,殷开山在隋朝为太谷县长,政绩挺卓越。太原起兵后,他被征召为李渊的大将军掾,后调入李世民的元帅府任长史,破长安后,赐爵陈郡公,升丞相府掾, 如今是吏部侍郎的殷开山,是李世民的心腹,参谋预略,多有倚重。但殷的短处是他出身文官,在隋朝做了两任县长,虽然太原起兵后,跟着李世民从平西河,又西进略地扶风,南渡渭水击败卫文升,攻入长安。 殷开山参谋辅佐还是不错的,甚至他还曾奉李世民招抚流民很有成效,可还是不能掩盖他并不擅长军事这一弱点。 李世民挂帅招讨,李渊给他安排的长史是宰相刘文静和司马殷开山。 但现在刘文静却不在前线。 李世民的表舅公,内史令窦威新逝,李渊把纳言刘文静急召回长安,这让李世民现在少了一个重要的辅佐。 面对兵锋正锐的薛举父子, 去年曾经击败过薛仁杲一次的李世民没有轻敌,薛举薛仁杲父子以勇武闻名,而他们统率的秦军,实是隋朝的陇右边军。 那是当年灭吐谷浑夺伊吾,威震西域的那支陇右边军,兵强马壮,不得不小心谨慎。 长武身后就是长安,是一马平川的关中平原,离长安仅三百余里了。 这里绝不容有失, 李世民来到前线后,做出的第一个决定,就是全力加固长武城,加紧在这里屯粮。 此外,泾州城、高墌城也绝不容有失。 高墌城若失,长武也能独存。 “须立即派兵增援泾州,并增兵高墌城。”李世民沉吟后下令,“长平郡王何在?” 身披银甲的长平王、刑部侍郎李叔良上前, 这位是李世民的堂叔,李虎之孙,追封郇王李祎长子,宗室近支。李祎是李渊的亲六叔,已经去世,生有六子,伯仲叔季德幼。李叔良是家中老三,李渊不久前册封太子,并分封世民、元吉为秦王、齐王时,还同时册封了九个宗室郡王, 其中就有长平王李叔良、新兴王李德良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