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来客
自从店里的两款糖水新鲜上市, 到店的女客日益增多。尤其是未末申初时分,不少贵女或妇人头戴帷帽丶身携婢子进店消费。
本朝风气算开明,但是按时下人普遍遵循的礼教来说, 女子仍不得随意抛头露面或见外男的。虽说贵族女性不见得愿意乖乖听话, 但碍於家风严谨,她们往往不会在明面上违逆“规矩”。
比如午食丶暮食用餐吃紧的时间点,来往郎君较多,女食客一般都选择外带回家,基本不留店堂食。
但未末申初时段正是食肆最为清闲的间隙,女孩子们可以毫无负担地占领堂厅, 闲适地享受下午茶。萧懿就发现, 从中午到晚上,店里的主要食客由郎君变为娘子再变为郎君, 他们之间大有井水不犯河水丶互不干涉的意思。
萧懿现在新培养的爱好就是——看美女。下午茶时间一到, 空荡荡的桌椅逐一被顾客填满, 有清新可人的少女, 有丰满袅娜的少妇, 有清冷如月的玉女,也有眼目含笑的丽人。莺莺燕燕丶环肥燕瘦, 风格不一而足。
她托腮望着这群美人, 感叹大饱眼福, 糖水生意果然是做对了!
忽而一阵淡淡胭脂香袭来,女子亭亭莲步丶姿态风流, 红帔下是高束的裙腰,胸线下的裙襦飞流直垂, 裙摆金线织绣繁覆得令人目眩。她不是独身,后头还跟着一位粗壮的婢子。也正因为婢子的衬托, 女子更显几分纤柔。
明明全身包裹得严严实实,不漏丝毫肤脂。但萧懿敢一口断定,来人绝对是难得一见的美人。
“客人,是要用食吗?”萧懿连询问都下意识地变轻柔许多。
“然。雅间有否?”女子声音泠泠如弦,清冷异常,和热情明艳的穿着形成显着对比。
萧懿点头踏离柜台,迅速从清越女声中回神:“刚巧空出一间,您跟随我来。”
走着走着萧懿发现,店里原本小声讨论姜撞奶或桂花酒酿汤圆的女食客们噤了声,而且束束目光跟随她地移走而移动。
萧懿如芒在背,拼命忍住回头的欲望,快速领两人进了包厢。原来红帔女子已将帷帽脱下,展露出白皙如凝脂的脸颊,鹅蛋脸上的点朱唇不笑亦翘,还生的一对含情桃花目,但配那眼上的细挑眉,确凭空生出凌厉。
女子点单很快,两种糖水和特色饮子各要一份。萧懿出包间再细细观察堂厅的女客,此时她们好似又恢覆原先的闲聊状态,只是嗓音压得极低。她隐隐约约能听到“平康”丶“段”什么的字样。
她将点菜单给了后厨的孙媪,随意问一嘴:“平康坊有甚么段姓名人吗?”
平康坊可以说是长安最知名的坊之一。东边挨着东市,北边是文人雅士聚集地崇仁坊,南邻高官显贵居住的宣阳坊。天然的地理优势让平康坊成了长安着名“红灯区”。
但注意,此“红灯区”在京城里可是堂堂正正存在丶完全不违法的。往来消费者有万贯家财的富商,有吃朝廷俸禄的官宦,甚至名噪一时的才子。狎妓在唐朝蔚然成风,文人骚客有谁没去过可能还要被嘲讽没见过世面哩。
此时的“妓”也称“伎”,远没有大家想得那么狭隘。虽也有出卖□□者,但更多指能歌善舞丶有才艺的表演者。
妓子中凡有技艺丶诗才过人者,可受追捧成为一代名妓。她们身在贱籍,但至少衣食丰足丶生活奢华,比一般妓子多了些自在。
原本萧懿对这些没啥研究,但是读书时代好奇过一些个唐代诗人。有句话说得太对了,“我们要离作品近一点,离私生活远一点”!名人根本不禁扒啊!
“唔,好似有个姓段的名妓,据说善诗词,叫什么来着?”吴三好像有些印象,苦思冥想后蹦出一个名字,“段东如!就叫这个名儿。”
“呦,你什么时候还认识平康坊里的名人了?”程娘子斜睨一眼吴三,颇有些阴阳怪气的。
“没没没,之前食客随意讲古,我刚巧听见。”吴三见情况不对立刻讨饶。
“哼,别人也看不上你。”
一场家庭纷争刚开始就已经结束,吴三根本没应战能力,以举白旗溃败告终。萧懿丶孙媪和方大在一旁假装若无其事,实则低头抿唇,生怕暴露笑声让吴三难堪。
姜撞奶凝冻得很好,孙媪添了两勺赤豆沙在其中央;另一边的汤圆也煮熟了,程娘子正装盘呢。萧懿将两碗糖水送去包间便回了柜台。
段美人的婢子有点可怕,怎么全程板脸丶一生不言的?她心想,美女不仅心思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