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然,这个法子对于当下的魏哲来说已经是最好的选择了。
至于日后如何,那自然要视情况而定了。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且看且行吧! …… 在与戏志才议定之后,次日魏哲便迫不及待地开始行动起来。 没办法,农时不等人,不早早处理完这些杂事,春耕就要耽误了。 于是经过仔细的筹划之后,魏哲很快便确定了民屯与军屯的位置。 话说当初由于东夷人频繁入寇,故尚书台将海冥、长岑、昭明三县废弃,余民并入带方县之中。至于三县旧地,则大多被索卢部侵占作为草场。 但如今魏哲斩索卢虎四千骑,令周边秽貊部落惊惧,情况自然又不同了。 魏哲吞到嘴里的东西,自然不会吐出去,更别说这本就是汉人之地。 倘若他连收复失地的胆魄都没有,那还不如趁早去投奔曹操。 所以魏哲索性便将军屯点设立在海冥、长岑、昭明三县旧址上。 毕竟三县旧城虽然已然变成了残垣断壁,但地基还是在的。 有了这个基础,建设军屯坞堡倒是能省下不少力气。 对于魏哲这个决定,戏志才虽然觉得有点冒险,但也没说什么。 翌日,县寺正堂。 “军屯编队已经尽数完成。”只见转正为县主簿的戏志才有条不紊的汇报道:“七千奴客中有近一千人主动愿意转为军屯,故如今军屯三千人,民屯六千人。” 闻听此言,魏哲当即笑道:“那正好,军屯编做三营,就唤作海冥营、长岑营、昭明营吧,令三营各驻三县旧城。” 按照魏哲设立的屯田制,军屯千人一营,民屯五百一镇。 如此一来,民屯正好可以划分成十二镇。 当然,只是粗略划分,各镇大多都只是粗建。 毕竟这七千奴客中并非都是青壮,其中也有不少老弱妇孺。 念及此处,魏哲当即又道:“令十二镇民屯驻海冥营、长岑营、昭明营内侧,以做策应。” 戏志才闻言点了点头,很快便按照魏哲的意思具体安排起来。 说起来黄雄那厮也是有趣,见魏哲顺利剿灭了田、张两家之后,便十分主动的当起傀儡来。 所以眼下戏志才虽然名为县主簿,可实际却是在行县丞之权。 而有了戏志才的查漏补缺之后,魏哲的想法很快便顺利落实下去。 …… …… 翌日,海冥营屯田点。 “昨日已下春麦、豍豆,苜蓿也种了一些。”只见一个面有刀疤的精壮大汉此刻却好似老农一般在魏哲面前恭敬的回道:“瓜、韭、芥、葵以及杂蒜与芋头也都种了一些,不过占地不多,多在各家左右。” 此人便是海冥营的假司马匡晟,一个曾经的黄巾头目。 说来此人也可怜,本是北海郡安丘县一亭长,过得勉强还可以。 但是没想到因妻子颇有几分姿色,结果就被游猎的豪强子弟看中强行玷污了,其妻性烈,回去之后就自尽了。 匡晟也曾上县中求告,却没想反被县卒暴打一顿扔了出来。 于是匡晟一气之下便投了黄巾,率领黄巾军灭了那豪强子满门。 即便后来北海黄巾被郡兵所平,导致匡晟流亡山野,他也丝毫不后悔。 匡晟本以为这辈子就这样了,自家指不定什么时候就死在哪处沟渠,却没想到阴错阳差间被运到了乐浪,竟然又有了当“人”的机会。 因此之故,匡晟对魏哲的感激是发自骨子里的。 不仅是魏哲给了他新生,更因为魏哲重新又给了他一个家。 不错,那日论功行赏时魏哲便将田文的一个姬妾赏给了他。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匡晟来到海冥营驻地后几乎废寝忘食的投入到屯田之中,三处军屯中就要属海冥营的进度最快,这才引得魏哲过来巡视。 而在田间地头巡视时,魏哲亦是不由的频频颔首。 于是临走之时,只见魏哲轻轻拍了拍匡晟的肩膀满意道:“好好干,日后什么都会有的!” 然而匡晟却倔强的摇了摇头。 “属下一切都主公给的,这些都是分内之事,不求其他封赏。” 不想魏哲闻言却豪迈一笑道:“为我征战的儿郎,焉能无赏!” “放心,有我一份,就有你们一份!” 说罢,魏哲便干净利落的上马,带着众骑兵赶往下一处屯田点。 看着魏哲离去的背影,匡晟直接愣在了原地。 然而片刻之后,他的眼中却猛然爆发了一股强烈的斗志,再无丝毫颓然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