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南音有多心痛,有多憎恨那些强盗。
听见南音这么说,小家夥们就好奇道:“姑姑,他们能在咱们大清做什么?”
南音严肃道:“能做的有很多,他们都是传教士,所以在他们心中,最重要的并非是国王,而是他们的宗教,他们的信仰,所以他们会传播他们的信仰。”
“这个……”
小家夥们有些不能理解,信教的事儿,不是什么很大的事儿吧?来大清的传教士不少,就是那个南怀仁传教士,皇阿玛还给他修了个教堂住呢!
南音见崽崽们迷茫的样子,无奈道:“你们不懂,相对于人身控制,思想控制才是更可怕的。”
除此之外,南音还想到了现代时,那些总在中国境内活动的小日子间*谍,非常喜欢跑到各种偏远地区搞测绘丶搞研究。南音不大懂这些事背后的曲折,但她知道,这些都是能严重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那些传教士的专业能力,固然比不上现代小日子的专家,但他们也代表了当下欧罗巴科技水平的顶端,他们能做出什么事儿来,南音也没有办法确定。
太子谨慎地问道:“那……姑姑的意思是……不希望那些人来咱们大清?”
南音摇头:“当然不是。他们会给大清带来十分前沿的知识和仪器设备,带来一些新的思维方式和想法,能帮助我们没去过欧罗巴的人,了解欧罗巴的情况。”
“所以姑姑的意思是,可以让他们来,但要注意防备?”
南音点头:“没错。”
东西交流是必不可少的,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关起门来过日子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但客人上门,在客厅招待就可以了,没必要把厨房厕所卧室书房都敞开给人家看,甚至还让人家进去待着。
这些传教士来中国的目的,南音也说不好,从历史上看,他们确实促进了中法交流,也让康熙见识到了这个时代,最为前沿的知识。总的来说,是利大于弊的。
只是身处大清这个时代,想到百多年后,欧洲列强对这片土地的施虐,对这里百姓的欺辱,南音很难放下防备心理。
太子见南音神色十分凝重,便道:“姑姑放心,姑姑的意思,我会转达给皇阿玛的。他们来咱们大清还需要一段时间,路上还需要经停多处,估计没个一年半载的到不了咱们这儿。在这个时间里,咱们可以好好想想,怎么应对那些传教士。”
听到太子这样说,南音蓦地心头一松,康熙是个成熟的皇帝,而太子在他的影响之下,也越发地有进步了,有他们在,自己担心和忧虑的事情,应该会被考虑到的。就算没考虑到,南音已经说了一些观点了,想必对康熙和太子都会有一些影响的。
南音脸色缓和了许多,道:“谢谢太子殿下,有殿下的话,我就安心了一些了。”
胤褆也附和道:“我也会提醒皇阿玛的,姑姑不必忧虑这些事儿。”
有了崽崽们的安慰,南音确实感觉没那么担心了,放下了那些贷款来的焦虑。
反正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即便是康熙态度不如设想中那样谨慎,还有这些崽崽们。
问过系统,得知那些传教士还要过两年才抵达大清后,南音更觉得安心了,两年后,太子和胤褆更年长了,到时候在康熙面前也更有话语权。
放下了还远在万里之外的传教士们,南音的注意力重新放在了孩子们身上。
科学这门课程,已经成了所有孩子最喜爱的了,连年长的胤褆和太子,都听得津津有味,这些东西上书房教的少,上书房主要教他们学四书五经和一些文章,另外骑射的课也抓得颇紧。
对于这兄弟两,科学课简直是给他们放松来了。
有时候读书,看到了书上讲的和姑姑讲的东西一样,便觉得姑姑真是博学,那么偏门的知识都知道。
若是遇上与姑姑说法不同的,刚开始还会用实验验证一下,后来都无需验证了,以姑姑讲的为准就是了。
这一年,小家夥们的学习任务可不轻,但因为学得开心,所以没人觉得辛苦或者劳累,只觉得这一年十分充实。
到了十月,南音就开始准备着年底考较的事儿了。
除了汉文,算术和科学课都要进行考较,以检验孩子们这一年的学习成果,也好跟康熙交差。
考较的卷子,南音都是要提交给康熙进行审阅的。
康熙看到有些问题自己解答不了,还问南音要答案。
这个时候,康熙也不得不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