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江花玉面 > 第559章 血肉(一)

第559章 血肉(一)

临仙城的重建声响,是从惊蛰那日开始的。§幻?想?姬

对于为什么要重建临仙城,众说纷纭。有人说,是当今圣上为了纪念薨了的虞王殿下,把虞王殿下的发源地重新修建。也有人说,是皇后娘娘的旨意,毕竟那临仙,算得上皇后娘娘的故乡,也有人说是回纥臣服魏国后,西境稳固,在雅安以西需要再册立回纥府…

可是温瑾潼知道,这是一个约定,也是她一直藏在心中的秘密。

临仙城是属于温北君,碧水,以及温鸢的回忆。她并没有参与那一段过去,而今父亲已经离去了很多年,梦中母亲的模样也越来越远,她想要通过那座已经沦为废墟的城池来看看父母的过去,以及给了自己母亲一样关怀的姐姐的童年。

“传旨下去,重建临仙,玉鼓二城!”

温瑾潼自然是不会知道重建玉鼓代表着什么,那个曾经温北君的战友,老都尉王奕早已化为一抔黄土,甚至连老都尉最为倚重的年轻人,新任玉鼓都尉左梁也已经战死。

曾经意气风发的年轻人们,卫子歇和徐荣也已年近三旬,都已成家,肖姚和左梁战死,吴怀长大成人。·兰.兰′文!学` ′最*新~章.节-更`新*快?

工匠们撬开断壁残垣时,铁钎碰在一块青灰色城砖上,发出“当啷”一声脆响。砖缝里嵌着半片干枯的栀子花瓣,被风一吹,簌簌落在温瑾潼的靴尖上。她蹲下身,指尖捻起那花瓣——褐色的脉络里还藏着丝浅黄,像被人用指腹反复摩挲过。

“是将军当年埋的。”张副将拄着拐杖站在一旁,花白的鬓角沾着晨露,“守临仙城那会儿,夫人每月派人送花来,将军总把谢了的花瓣塞进城砖缝,说‘花魂能镇邪’。”

温瑾潼把花瓣收进贴身的锦囊,囊里还躺着半只蝴蝶玉佩,玉面被体温焐得温热。她抬头望向远处的城楼旧址,断墙的豁口正对着东南方,那里是齐国的方向。三个月前,凌蕤派来的使者在朝堂上摔了国书,说要“讨回滁州之战丢失的疆土”。元常陈当时正在批阅奏折,朱砂笔停在“休养生息”四个字上,墨迹晕开,像朵骤然绽放的血花。

“祠堂的大梁今日能架起来吗?”温瑾潼拍了拍膝头的尘土,银枪斜背在身后,枪缨是新换的明黄色,在风里抖得像只振翅的蝶。去年冬天,她在京城的兵器库翻出这杆枪——枪杆上刻着“温”字,是温北君年轻时用过的,枪尖的寒光里还凝着旧血的暗红。¢6+1^看/书·网! +最·新?章_节!更-新^快_

张副将往嘴里塞了片薄荷叶子,辛辣的气息呛得他咳了两声:“工匠说卯时就能上梁。只是……”他往东南方向瞥了眼,“斥候来报,齐军在边境增了三个营,夜里总往咱们这边放冷箭。”

温瑾潼的指尖在枪杆上滑过,触到一处凹陷——那是当年温北君与回纥拼杀时,被对方的狼牙棒砸出的坑。她忽然想起五岁那年,父亲把这杆枪交给她,说“枪是护人的,不是杀人的”。那时临仙城还没破,栀子花丛绕着城墙开得正盛,母亲坐在花下绣荷包,丝线穿过布面的声音,混着父亲教她扎马步的喝声,成了她最安稳的记忆。不,准确来说,这是温鸢的记忆,她只是那个听故事的人。

祠堂的大梁在卯时三刻架起,松木的清香里飘着墨香。元常陈题写的“忠魂祠”匾额被八个壮汉抬着,红绸从匾额上滑落时,露出“魂”字最后一笔的飞白——像道破空而去的箭。瑾潼望着匾额在晨光里泛出的光泽,忽然注意到元常陈的袖口沾着木屑,想来是昨夜亲手打磨过匾额的边角。

“陛下怎么亲自来了?”她走上前,看见他靴底沾着泥,显然是微服私访。龙纹锦袍外罩着件素色披风,倒像个寻常的读书人。

元常陈没回答,只是指着供桌旁的木架:“那是王叔当年用过的沙盘?”木架上摆着临仙城的模型,城池四周插着小旗,蓝色代表回纥,红色代表温家军,红色的旗子在沙盘上插得密密麻麻,像片燃烧的火。

“是张副将从废墟里刨出来的。”瑾潼伸手拂去沙盘上的灰尘,指尖碰倒了城南的小旗,“当年城破时,父亲就是在这里被回纥围住的。”她把小旗重新插好,旗竿是根折断的箭杆,箭头还留在里面。

一阵马蹄声从城外传来,烟尘里滚出个穿黑衣的斥候,甲胄上沾着血:“郡主!齐军在边境烧了咱们三个哨所,还……还在营前挂了个木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