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东西?”众人齐齐把目光向李阳手中望去。
李阳把手中之物高高举起。
那东西形状怪异,长约半尺,主体由金属制成。
一端是精制的刻刀,一端是带有详细刻度的滑动条。
中间还有一个可以旋转的圆盘。
整个物品看上去精致绝伦。
看着众人疑惑的目光,李阳解释道:“这是游标卡尺,专门用来量取物品尺寸,可以精确到小数点后面三位。”
他轻轻拉动手中的卡尺,让每个人都能清楚地看到它的结构。
“这个工具可以精确地度量部件尺寸,从而形成标准化的成品。”
段伦走上前来,细细端详一番,赞叹道:“真是巧夺天工啊!相信有了这卡尺的帮助,曲老大说得问题就不复存在了!”
曲老大凑了过来,好奇地问道:“大人,这东西如何使用?”
李阳耐心地演示一遍,一边操作一边讲解:“首先用这个刻刀对准你要测量的位置,再用这个滑轮微调长度,最后读取圆盘上的刻度值就可以了。”
“它的刻度叫作公分,每三寸十公分,以后这游标卡尺就是你们的标准度量尺。”
听完李阳的介绍,在场工匠纷纷点头称赞。
李阳继续说道:“这贞观犁可以分为十二道工序,每条流水线二十人,选一个人为组长。”
“打谷机十五道工序,每条流水线二十人,选一人为组长。”
“暂定贞观犁四条流水线,打谷机两条流水线,只要日产量突破三十台,则整条流水线工匠赏钱一贯,组长三贯!”
李阳话音刚落,整个工坊内一片哗然。
工匠们面面相觑,有的睁大眼睛,张大嘴巴。
有的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
王氏五虎中的老大率先开口道:“日产三十台?我的娘嘞!俺就是做梦也不敢想啊!能做到吗?”
李阳点点头,目光中自信满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没有什么不可能!”
段伦也走上前来,拍拍李阳肩膀,赞许地说道:“李侍郎果然有魄力,这样的激励措施一定能大幅度提升士气,各位匠人,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望诸位好好把握啊!”
王老大一拍胸脯,豪迈地大声说道:“段尚书,李侍郎,你们就看好吧!俺们一定同心协力,把生产任务搞好!您就快点分组吧!”
这时。
曲老大上前,欲言又止。
段伦微笑道:“曲老大,你想说什么话,尽管畅所欲言?”
曲老大鼓足勇气,开口说道:“段大人,俺们总觉得李侍郎的方法不靠谱,若是众人协同,那如何体现俺们个人的手艺,若是有人滥竽充数,岂非砸了俺们的招牌?”
李阳微微一笑,接过话题,“那你的意思是?”
“俺们想单独成立一个组,还是按照老办法,和新式生产方法比一比,若是胜出,则说明老式方法有效,俺们就继续用原来的方法生产,不知大人意下如何?”
李阳沉思片刻,然后点点头,“好,那就以三天为限,你找几个人,组成一组,采用传统方式生产。”
“其余人组成五个组,采用新式方式生产,让我们看看,到底是新式方法厉害?还是老式方法称雄?”
听到这里,曲老大暗自松了一口气。
他们几个老兄弟技艺高超。
自然不想和其他人混在一起。
若是人人都做那流水线。
那么个人的手艺水平又如何体现的出来?
自已几十年的经验累积。
岂非没有了用处?
李侍郎的方法。
对于那些菜鸟相当适用。
但是对于他们这些老家伙。
就有些限制过死了。
而且。
随着技术的熟练。
他们曲氏兄弟三人。
每人三天就可以制作出一台贞观犁出来。
其效率足足是普通人两倍多。
这些手艺都是他们的不传之秘。
自然不能与普通工匠混为一谈。
下面开始分组。
王氏五兄弟,分别担任五个组的组长,采用流水线方式生产。
曲氏三兄弟,带领五个人,组成第六组,采用传统方式。
李阳把游标卡尺分发到每个工匠手中,耐心教会他们使用。
随着李阳一声令下,各组开展了紧张有序的生产工作。
但是。
流水线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