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对于普通工匠来说是一个全新概念,所以导致刚开始并不顺利。
在第一组,王老大作为组长,正在细心检查工序衔接事项。
虽然每个人都尽力跟上节奏,但是由于缺乏经验,进度严重滞后。
比如在木材加工阶段,由于刻度不准确,导致后续组装出现对不上号的问题。
而铁件锻造环节,又由于温度把握不准,使得部分零件出现变形饿情况。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贞观犁的质量,还严重影响匠人们工作热情。
看到这一幕,李阳并没有责怪任何人。
而是走到出现问题的地方,亲自演示如何正确使用游标卡尺进行测量,以保证零件尺寸符合要求。
并指匠人们调整火候控制铁件硬度。
他一边操作一边提示道:“记住,每个细节都至关重要,只有确保每个细节都合乎要求,才能正确的组装出高质量的贞观犁。”
与此同时。
其他几条流水线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有的工匠不熟悉新的工具操作方法, 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有的人在协同配合上出现障碍,存在传递不及时或者顺序颠倒的情况。
面对这些困难,李阳不急不躁,耐心地进行一一解答。
帮助诸位工匠逐渐适应这种新的工作方式。
相比之下。
曲氏三兄弟主导的第六组却异常顺利。
短短一日,五个人就制造出两台贞观犁。
而前面那五个组,有的一台也没有,有的组装出一台,却是残次品。
曲老大一阵得意。
他挥挥拳头,感慨地说道:“看来这新式方法也不过如此,他们五个组加起来,也没有我们五个人厉害!”
“哈哈哈!痛快!”
王老三看着得意的曲老大,不由心灰意冷。
他走到曲老大面前,拱拱手,“曲哥,我想加入你们的班组,不知是否可以?”
曲老大看向李阳,目光中带着丝丝问询。
李阳略一沉吟。
正好。
此举可以筛选出队伍中的不坚定分子。
起到大浪淘沙的作用。
只有真心跟随自已一条道走到黑的匠人。
才是值得自已培养的对象。
队伍意志坚定的匠人。
一定不吝赏赐。
在工部作坊,
选拔出值得培养的工匠。
假以时日。
必定成就大器。
因为。
在他心中。
还有很多国之重器需要制作。
汝若信我?
我必不负!
“可以,谁想加入传统方式第六组,可以找曲老大报名,本官绝不阻拦。”李阳微微笑道。
“耶!”王老三高兴地跳了起来,他与几名资深工匠对视一眼,起身加入了曲老大的班组。
后面,又有几名资深工匠加入第六组,第六组人数达到十三人。
紧张劳累的一天很快结束。
第二天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