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白话西游记:精编 > 第一百回 径回东土 五圣成真

第一百回 径回东土 五圣成真

整齐严肃,众人尽情欢乐了一整天。这场景,正应了那句话: 君王的盛大宴会可比唐尧虞舜之时,取得真经更是福泽深厚。

真经千古流传,盛世千古不衰,佛光普照帝王居住之地。 当天晚上,众人谢恩,宴会结束,太宗返回宫中,百官也各自回府。唐僧师徒四人回到洪福寺,寺里的僧人赶忙磕头迎接。刚走进山门,众僧便纷纷报道:“师父,今天早上这些树头忽然都转向了东方。我们记得师父您说过的话,就出城去迎接,果然把您等盼到了!”

长老满心欢喜,走进方丈室。此时的八戒,既不叫嚷着要茶要饭,也不再咋咋呼呼地喧闹。行者和沙僧,也都显得格外稳重。只因他们道果修成,心境自然平静安宁。当晚,师徒四人便安然睡去。

第二天一早,太宗皇帝上朝,对着群臣说道:“朕想到御弟玄奘的功劳,实在是至深至大,朕都不知道该如何酬谢他。朕昨夜辗转难眠,于是随口吟了几句通俗的话,暂且用来表达朕的谢意。只是还没写下来。”接着喊道:“中书官过来,朕念给你听,你一一记录下来。”

于是,太宗念出的文章内容如下: “朕常听闻,天地有其形象,彰显着承载万物、孕育生命的特质;四季虽无形,却暗中以寒暑更迭来化育万物。因此,观察天地,即便是平庸愚笨之人,也能知晓其中大概;而要明察阴阳变化,即便贤能聪慧之人,也难以穷尽其中的奥秘。天地包容阴阳,之所以容易被认识,是因为它有外在的形象;阴阳存在于天地之间,之所以难以探究清楚,是因为它无形无相。

所以可以明白,形象显露的事物可以验证,即便愚人也不会感到迷惑;而形态潜藏难以看见的,即便是智者也会陷入迷茫。 更何况佛道崇尚虚无,驾驭幽微,掌控寂静。它广泛救助世间万物,主宰十方世界。其威灵举起来至高无上,其神力压制下去至深无下;往大处说,它弥漫于整个宇宙,往小处讲,它能入微到毫厘之间。它无灭无生,历经千劫而亘古不变;或潜藏或显现,汇聚百福而延续至今。

这精妙的佛道凝聚着玄奥的道理,遵循它却不知其边际;佛法的流传湛然寂静,汲取它却莫测其源头。由此可知,那些蠢笨凡庸、见识浅陋之人,面对佛法的旨意,又怎能没有疑惑呢? 然而,佛教的兴起,起源于西方。它传入我大汉朝廷,宛如清晰的梦境,照耀东方大地,传播慈悲。在古代,佛法尚未广泛传播之时,其教义便已潜移默化地影响世人;在人们常见其教义的时代,百姓仰仗其德而知晓遵循。等到佛祖隐去身形回归本真,时光流转,佛的金身掩去光彩,无法映照三千世界的光明;佛像开启图谱,徒留四八之相却空洞无物。

于是,佛法的精微言论广泛传播,拯救禽类于三途之苦;佛祖的遗训远扬四方,引导众生走向十地。佛有经典,能区分大小乘佛法;更有法门,可辨别讹误与正邪之术。我朝的玄奘法师,乃是佛门的领袖人物。他自幼便心怀纯真聪慧,早早领悟三空的修行功效;长大后,心性契合神明,纯净高洁,率先具备四忍的修行品行。松间清风、水中明月,都不足以比他的清朗华美;仙露、明珠,又怎能与他的明朗温润相比!

故而,他凭借智慧通达,超脱尘世的牵累,以神思洞察尚未成形的事物。超越六尘,卓然出众,使美名千古传扬。他凝心于内境,悲悯之心潜化生灵;思虑栖息于玄门,洞察诸多门派的讹误。他想要梳理条理,扩充前人的见闻;截断虚假,延续真理,为后世学者开启道路。因此,他一心向往净土,前往西域求法。冒着危险远行,拄着拐杖独自踏上征程。清晨,积雪飞舞,途中迷失道路;傍晚,惊沙扬起,天空为之迷茫。

万里山川,他拨开烟霞奋力前行;历经百次寒暑,饱经霜雨坚持追寻。他以诚心为重,视辛劳为轻,追求精深,渴望达成目标。 他周游西方各国,历经十四年。遍访不同的国度,探寻正统的教义。在双林八水之地,体悟佛道,风餐露宿;于鹿苑鹫峰之处,瞻仰神奇,敬仰殊异。

他从前代圣人口中承接至理名言,从上贤之人那里接受真正的教诲。深入探究微妙的法门,精心钻研深奥的学业。三乘六律的道理,在他心中奔腾驰骋;一藏百箧的经文,如波涛般从他口中涌出。他所历经的国家无数,求取的经书却有定数。最终得到大乘佛法的重要经文,共计三十五部,五千零四十八卷,翻译传播于中华大地,宣扬这殊胜的功业。 从西方引来慈悲的祥云,在东方降下佛法的甘霖。

使圣教残缺之处得以恢复完整,让苍生从罪孽中解脱,重获福泽。熄灭世间烦恼的干焰,共同拔出迷途之人;照亮金水般昏沉的波涛,一同抵达彼岸。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