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可知,恶因业力而沉沦,善因缘分而上升。
上升与沉沦的关键,全在于人自身的作为。就好比桂树生长在高岭之上,只有高耸入云才能绽放它的花朵;莲花出自绿波之中,飞尘无法沾染它的叶片。并非莲花本性洁净、桂树本质坚贞,实在是因为它们所依附的环境高洁,微小的事物便无法牵累;所凭借的环境纯净,污浊的事物便不能玷污。
就连草木这般无知之物,尚且借助善而成就善,更何况人类有识有智,难道不应凭借善缘而成就福庆吗?朕正期望真经广泛传布,如同日月般无穷无尽;盛大的福泽远扬四方,与天地同辉,永远宏大啊!”
太宗写完后,立刻召见圣僧玄奘。此时,长老已在朝门外等候谢恩,听到宣召,急忙进入朝堂,行俯伏大礼。太宗传旨请他上殿,并将写好的文字递给长老。
玄奘仔细阅览完毕,再次下拜谢恩,然后上奏道:“陛下的文辞高雅古朴,蕴含的道理和意趣深邃微妙。只是不知这篇文章叫什么名目?”太宗说:“这是朕昨夜随口吟出,用来答谢御弟的心意,名为《圣教序》,不知写得好不好?”长老赶忙叩头,不停地称谢。 太宗又说道:“朕的才华不及珪璋美玉般珍贵,言辞也羞愧不如金石般铿锵有力。至于佛教经典,朕更是知之甚少。随口吟出的这篇序文,实在是粗陋笨拙。
就好像在珍贵的金简上留下污秽的笔墨,在珠玉般的佛林中放置瓦砾。朕反省自身,深感惭愧,实在不值得您如此称赞,白白让您费心致谢了。” 当时,众多官员纷纷上前祝贺,对这篇《圣教序》行顶礼之敬,这篇御文也在朝廷内外广泛传播开来。太宗接着说:“御弟,你将这真经诵读演绎一番,怎么样?”长老说:“陛下,如果要演绎真经,必须寻找佛门清净之地。这宝殿并非适宜诵读真经之处。”
太宗听了十分高兴,随即问当驾官:“长安城中,哪座寺院最为洁净?”这时,班列中走出大学士萧瑀,上奏道:“城中有一座雁塔寺,十分洁净。”太宗立刻命令众多官员:“每人虔诚地捧上几卷真经,随朕一同前往雁塔寺,请御弟在那里谈经说法。”于是,官员们各自捧着真经,跟随太宗的车驾前往雁塔寺。到了寺中,众人搭起高台,一切布置得整齐妥当。 长老依旧吩咐:“八戒、沙僧,去牵好龙马,整理好行囊。
行者在我左右护卫。”接着又对太宗说:“陛下若想将真经在天下传扬,应当誊录副本,这样才能广泛散布。真经原本应当珍藏起来,不可轻易亵渎。”太宗又笑着说:“御弟说得太对了!太对了!”随即召集翰林院及中书科的官员们,让他们誊写真经。
同时,在城东又修建了一座寺院,名为誊黄寺。 长老捧着几卷真经登上高台,刚要开始诵读,忽然闻到一阵香风缭绕,半空中八大金刚现身,高声叫道:“诵经的,放下经卷,跟我们回西方去吧。”话音刚落,台下的行者三人,连同白马,瞬间平地而起。长老也将经卷放下,从高台上飞身而起,升入九霄,与他们一同腾空而去。这突如其来的一幕,把太宗和众多官员惊得赶忙对着天空下拜。
这真是: 圣僧玄奘不辞辛劳去取经编纂,在西方世界四处游历长达十四年。 一路上历经艰难险阻,遭遇诸多患难,走过无数山水,饱受波折困苦。 功行完成了十之八九,还需再加一成,行程满三千,乃至遍历大千世界。 这大觉妙文终于回到大唐,直到如今,仍在东土永远流传。
太宗和众多官员拜完之后,随即挑选高僧,就在雁塔寺里,举办水陆大会,诵读《大藏真经》,以此超脱幽冥世界的孽鬼,普施善举,为众生带来福庆。同时,将誊录好的经文,在天下传布,这便是后话,暂且不表。
话说八大金刚,驾着香风,引领着唐僧师徒四人,连同白马,共五口,再次返回灵山。这一来一回,刚好在八天期限之内。此时,灵山的各位神灵,都在佛祖面前聆听讲经。八大金刚带着师徒四人走进来,向如来佛祖禀告道:“弟子先前奉了您的金旨,护送圣僧等人抵达唐国,将真经交付完毕,如今特地回来缴旨。”
接着,如来佛祖便让唐僧等人到近前接受封职。 如来佛祖说道:“圣僧,你的前世本是我的二徒弟,名叫金蝉子。因为你不听我讲经说法,对我的大法有所轻慢,所以将你的真灵贬下凡间,转生到东土。如今你可喜地皈依佛门,秉持我的教法,又凭借我教的指引,成功取到真经,立下了很大的功劳,现加升你为大职正果,封你为旃檀功德佛。孙悟空,你曾大闹天宫,我以高深的法力,将你压在五行山下。
所幸天灾期满,你归入佛门。且欣喜你能隐去恶行,宣扬善举,在取经途中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