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大唐凌烟志 > 第216章 秦王李世民东征,王世充“郑”政权深陷洛阳困局

第216章 秦王李世民东征,王世充“郑”政权深陷洛阳困局

武德三年(620年)六月的长安城内,太极殿中正酝酿着一场影响唐王朝命运的战略部署。′w·a_n\z~h?e*n.g-s¨h`u?.′n/e¨t.尚书省通事舍人疾步穿过朱雀门,将并州总管李仲文的八百里加急奏报直呈御前,突厥处罗可汗以\"协助(维和)\"为名,派遣伦特勒率两万精骑进驻石岭关,已控制太原以北十五处要隘。

隋唐时期的石岭关位于今山西省太原市阳曲县东北约20公里处,具体在今大盂镇与黄寨镇之间的石岭关村一带。其地属太行山脉系舟山余脉,扼守太原盆地北端隘口,是连接晋中平原与代北(今忻州、大同方向)的咽喉要道。

石岭关是太原(唐称晋阳,李唐起兵之地)北部的最后一道天然险阻,山势陡峭,两翼悬崖夹峙,唯有一条狭窄孔道可通,是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的军事屏障。

唐初北方突厥频繁南下,石岭关是突厥骑兵突破雁门关后南侵太原的必经之路。武德三年(620年),突厥处罗可汗派伦特勒率军进驻石岭关,直接威胁晋阳。

石岭关所在的通道是连接太原与代北(今忻州、朔州)的“河东走廊”关键节点,向北可通马邑(今朔州)、云中(今大同),向南直抵晋阳。太原作为唐初军事重镇,其粮秣补给常依赖河北、河东输送,石岭关保障了后勤通道安全。若失守,太原将直接陷入孤立。

武德二年(619年),刘武周联合突厥攻占太原,其部将宋金刚曾据石岭关阻击唐军反攻。李世民收复河东时,夺回石岭关成为切断刘武周与突厥联系的关键战役。到后来的安史之乱期间,石岭关仍是朝廷防御河东叛军北联回纥的重要屏障。

武德三年六月突厥控制石岭关,唐廷震动。李渊一度欲焚太原迁都以避其锋,后采纳秦王李世民“据险固守”之策,最终通过外交手段化解危机,凸显石岭关存亡关系帝国北疆安危。

唐代在石岭关设镇驻军,与赤塘关(今阳曲西南)、天门关(今太原西北)构成太原外围三角防御体系。三百年后宋辽对峙时,石岭关仍是“三关”(雁门关、宁武关、偏头关)南翼支点;明代扩建关城,至今遗址尚存。今石岭关村存有明清重修关墙遗迹,古道石砌路基犹可见当年险峻。

石岭关在唐初是拱卫太原、抵御北患的“锁钥之地”,其得失直接牵动中原政权北疆安全,堪称隋唐北方军事地理的经典缩影。

次日卯时三刻,太极殿东堂紫檀木门轰然开启。李渊身着赭黄常服端坐御榻,左右仆射裴寂、萧瑀率三省要员分列两班。兵部尚书屈突通展开舆图时,铜鎏金博山炉升起的青烟正掠过殿中悬挂的《九州坤舆图》。

\"诸卿且看,\"李渊以玉柄麈尾点向舆图说道:\"此处石岭关距晋阳仅二百里,突厥轻骑旦夕可至;而王世充在洛阳屯兵二十万,其檄文竟敢称朕为''太原田舍翁''!\"

话音刚落,中书令封德彝已出班奏道:\"陛下,突厥此番名为助守,实欲效刘武周故事。¨5-s-c!w¢.¢c\o~m/臣请效汉武分兵之策,使秦王屯河东,太子镇蒲州以据之。\"

\"此非万全之策!\"门下侍中陈叔达突然打断,惊得殿角记注官笔锋一颤:\"去岁西秦薛举之事殷鉴不远,若分兵两处,恐重蹈浅水原之辙。\"他转身向李渊长揖,继续说道:\"臣观王世充军中粮械账簿,其存粮仅够三月之用。不如先与突厥虚与委蛇,待...\"

殿中忽然响起金甲铿锵之声,众人回首见秦王李世民自武臣班列跨步而出。这位二十二岁的统帅手指重重按在洛阳方位:\"儿臣昨夜细核太府寺簿册,关中今岁夏粮已入仓廪四百万斛。若集中天策府、十二卫精锐东出潼关,可趁秋高马肥前击破洛阳郑军!\"

萧瑀闻言立即反驳:\"殿下岂不闻''螳螂捕蝉''?若突厥趁机南下...\"

话音未落,殿外突然传来侍卫报告声:“报陛下,加急战报!”。众人惊视间,只见太原信使满身血污闯入,跪伏在地:\"报——!突厥游骑昨夜焚毁清源县仓廪,百姓死伤惨重!\"

\"竖子安敢!\"李渊拍案而起,腰间玉带撞得案上青瓷笔洗叮当作响。

裴寂趁机进言道:\"陛下,臣请效汉高祖白登之围旧事,遣使携锦缎万匹、黄金千镒往赴定襄。\"此言立即引发文臣武将激烈争论,声浪震得殿梁积尘簌簌而落。

关键时刻,始终沉默的民部尚书窦抗突然出列:\"臣请奏报,三原县今晨有商队自塞外归,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