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对二人疑惑的目光。_墈`书.屋- ^首!发*
武植神色平静地点了点头。
他生性谨慎,自然不会仅凭安道全一面之词就贸然选择功法。
这几日他特意向其他逻卒打听过,得知这两门功法虽然难练,但若能练成必定会有所成就,威力确实非同凡响。
那女子见状,轻叹一声:
“既然如此,我也不再多劝。说来有趣,上一位选择这两门功法,并将其练至化境的,正是如今的周武圣大人。”
说罢,她与那男子转身步入内室。
约莫一盏茶之后,二人捧着崭新的墨色官服、两本装帧考究的武学典籍以及两块令牌走了出来。
“这是新制的玄级察子官服,以及这是司里提前誊写好的抄本,省得二位大人再费工夫。”
武植与武松接过物品,简单道了声谢。武植接过崭新的玄级察子官服,忽然想起一事,开口问道:
“对了,司里可有鉴别兵器的地方?“
他手头那两柄从王道人处缴获的白骨剑,一直让他颇为在意。
剑身触之冰凉,质地非金非玉,既不像寻常兽骨,更不似人骨,却锋利异常。
如此怪异的兵器,究竟是何人打造、有何来历,实在让武植很是好奇。
最关键的是,这样的兵器到底值多少?
这女子出于好心她又多说了几句,脸上笑意更甚:“说来也巧,军器堂前些日子刚请来一位铸器大师,如今正在帮司里监制一批精铁重器。
上头说,这人打铁的水平非常高超,手艺在江湖上都是排得上号的。你要是想鉴别那兵器,去找他问问,说不定能有收获。”
武植眉头微挑:“此人姓甚名谁?”
女子答道:
“此人父亲原是延安府知寨官,可惜去世后家道中落。他因嗜赌成性流落江湖,在武冈镇以打铁为生。也是他命里该有转机,前些日子我们司里的同僚在武冈镇办事,见他打铁技艺高超后,便将他招揽进来。此人诨号「金钱豹子」,本名汤隆。“
“多谢告知。”武植面色如常地拱手,心中微微掀起波澜。
他自然记得。
在《水浒传》原著中,汤隆位列一百零八将第八十八位,上应地孤星,在梁山上打造军器铁甲,也靠着打造钩镰枪的手艺大破连环马。后征讨方腊时战死清溪县,追封义节郎。
没想到在这方世界,此人竟已入了皇城司。
看来两个世界虽大体相似,细节处却有不少出入。
离开外事堂后,兄弟二人就此分别。
武松要回去研习那门《不周断岳体》。
而武植则朝军器堂走去,他要去会一会这位「金钱豹子」,看看那两柄白骨剑究竟有何玄机。¨墈¢书/屋^晓_税′惘¢ \冕\废^阅`独`
......
武植沿着皇城司主路向南而行,远远望见军器堂的轮廓。
这片建筑群气势雄浑,不少房屋竟是以铜铁浇筑而成,厚重感扑面而来。
皇城司初创之时,此地原名百艺堂,原是用以培养修炼各类技艺、储备人才的重要场所。
炼丹、制符、锻造、机关术等等诸多手艺皆在此传承。
然而,随着岁月流转,许多古老技艺逐渐式微。
符箓绘制繁杂且功效渐弱,机关也不如强悍的肉身有用...这些技巧渐渐无人问津。
反观军器堂,凭借着对军械打造技艺的钻研革新,在一众技艺中脱颖而出。
其产出的兵器甲胄不仅供应皇城司上下,更成为朝廷军队中的硬通货。
久而久之,军器堂一跃成为皇城司的支柱产业,这百艺堂的名号,也悄然被“军器堂”取而代之。
毕竟在如今这个崇尚武力的世道,皇城司众人更看重肉身的锤炼与精良军械的运用,打造兵器自然就成了重中之重。
武植慢慢前行,约莫过了两三炷香的工夫,军器堂那大门终于映入眼帘。
跨过门槛。
一股热浪裹挟着铁味扑面而来。
紧接着,一座巨大的黑色大鼎以极具冲击力的姿态撞入视野。
那座四四方方的巨型大鼎稳矗立在中央,鼎身足有两人多高。
只见其上刻画着一个个上身赤裸、肌肉虬结的神人,他们发丝飞扬,双目圆睁,挥舞着巨大的铁锤,锻造着铁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