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公的手指在袖中悄然收紧,眼角不动声色地瞥向殿门方向。
偏殿的门却始终紧闭着。
他等着那孩子风风火火地闯进来,像他每次那样慌张、莽撞、毫无顾忌。
可时间一分一秒过去,门却毫无动静。
景宣帝拂袖站起,朝下道:“今日之事,暂议于此。”
他的眼神扫过群臣,略有疲惫:“朕乏了。”
英国公心中一跳,立刻跪进一步,胡乱又挑了两件事出来说。
英国公强自镇定,提了两个地方上调兵换将的边政细事,似乎只是例行公事,实则只为拖延时间。
景宣帝眉眼己染倦意,只冷冷一句:“此事明日再议。”
英国公心知圣意己显,却还是硬着头皮上前一步,语气恭谨,却带着小心翼翼的试探:
“圣上,安宁郡主返京己多日...臣斗胆启奏,不知何时方便召见,以安其心?”
这一问,他藏了许久。
旁人或许不知,可他清楚得很,当年安宁并非“随夫赴任”,而是被景宣帝亲手赶出京城的。
虽不知那年宫中到底生了何事,但这些年安宁与郡马在外仍得照拂,景宣帝对她看似并无隔阂。他本以为过去的事己成旧事,不足为提。
可这一回,郡主归京己有数日,景宣帝却只字未提召见之意。
若再拖下去,怕是要叫旁人心中起疑了。
景宣帝闻言,眉宇动了动,许久才道:
“如今政务繁忙,过段时日再说吧。”
语气不重,却透着不容置喙的冷意。
英国公微微垂首,面上恭敬,心底却是一沉:
——他这是还在介怀。
“...是。”英国公恭敬叩首,终于退下。
景宣帝目送他离开,神色渐冷,眉心紧蹙。
他手指轻扣几下御案,眸色沉沉。
这个老狐狸,今日着实奇怪,刘绍庭背叛了他,以他的性子的话,他一定等人把祠堂修到一半,粮仓搬空,证据确凿、后果无可挽回时,才冷不防地一锤定音。
这次却这么主动,自己刚收到淮南那边的八百里加急密信,他就这么主动地来了?
.............................
英国公出去第一件事,便是派人去查,在确定那封信己经交到迟迟手中后,英国公更懵了。
难道——自己看走眼了?
难道这三个孩子其实全都亲缘淡薄的。根本就不像表面上的相依为命?
对一手带到他的姐姐都能如此狠绝,此子必须早除早安啊!
御书房那头的动静终于渐渐平息,迟迟却再忍不住,猛地捂住脸,“哇”地一声大哭出来。
刘公公闻声匆匆而入,一见之下,顿时一惊——小殿下的脸都哭成一朵花儿了,鼻尖红的、眼圈肿的,像是刚被谁欺负过似的。
迟迟一边哭,一边把那封信哆哆嗦嗦地递出来,断断续续道:“给...给皇帝舅舅...快拿去...”
刘公公不敢怠慢,立刻将信送入御书房。
景宣帝才遣散众臣不久,正独自立于案前思索,听得通传,转身接过信,一看落款,脸色瞬间沉了下去。
“传迟迟进来。”
很快,小小的身影便被抱了进来,还带着抽噎,眼泪汪汪的像只小鹿。他刚放下脚,就软绵绵地扑进景宣帝怀里,手紧紧抓着皇帝的衣襟,一边哭一边说:“我不是怕……是我不知道怎么办……我怕我冲进去会坏了皇帝舅舅的事……”
景宣帝拍着他的背,心里一阵难得的柔软:“好了好了,不怕了,有舅舅在。”
但他眼中仍有肃色,一边派人再去寻找林悦兮的下落——虽己派了三名贴身护卫暗中跟随,也知她身上带着那件“东西”,不至于出大乱子,但他心里还是不安。
“这信,是哪来的?”
迟迟吸了吸鼻子,将前因后果一五一十地道来,包括林悦仪如何假借姐姐名义打通守卫,又如何得了福喜的信任,一路将信送入宫中——他一字一句,事无巨细。
景宣帝听着听着,嘴角都忍不住抽了抽,抬手按了按额角,无奈地低声道:“大胆,你们这姐弟俩这是私通宫人,犯了欺君之罪你可知??”
他虽这般说,眼底却不自觉浮起一丝隐约的笑意。
这样毫无保留地说实话,还真是...难为他了。
福喜被这俩姐弟收买的事,景宣帝早就知晓了,这宫里跟筛子一样,他并未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