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我在锦衣卫跟大儒辩经 > 第134章 青黄不接

第134章 青黄不接

驻,当然首当其冲派驻过去的军兵仍然来自巡抚的标兵营和桂总兵的正兵营。

“就因为我们没有带头兵变,吃苦在前的就变成了我们?这不欺负老实人吗?”

当初奇兵营、游兵营的士兵没有参加兵变,被调到标兵营和正兵营,没有想到换他们去戍堡了!

一个老兵呸一声道:“你们懂个屁!你们真的以为老实人就要吃亏?”

见众士兵呆呆地看着他,老兵得意地笑了:“你们等着瞧,朝廷只不过先哄着他们,等他们麻痹大意认为没事了,哪天叫他们不着兵甲去校场领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老兵用手在脖子上比划一下:“上次没有杀那七个带头的,这次指不定杀一百两百,由辽兵来替代他们!”

老兵有条有理地如此分析,听起来似乎非常有道理:杀了参将巡抚反而更快活了,不可能的!

老兵见大家茅塞顿开的样子,得意地说:“你们都未在卫学读满三年被老师赶回家,我是读满了卫学三年的!

朝廷那些大人们哪个不是进士出身,都是天上神仙下凡,比我们聪明多了!人家站得高看得远,肯定有办法!”

三月癸未日,礼部尚书汪俊实在没有办法,上疏乞休,嘉靖批复:今大礼未成,何则乞休?不准汪俊致仕。-求~书_帮- *首,发!

然后吏部尚书乔宇站出来联合一群高官上疏请罢奉天殿边另建一室,科道言官纷纷附议。

果然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张璁桂萼见目的达到,两人各上一篇千字奏疏说:皇上遵太祖祖训、先帝遗诏入继大统,大臣有什么权力、有什么资格解读太祖、武宗的意思?

大臣们“不顾礼义党同伐异,宁负天子而不敢忤权臣,此何心也!”

还说:皇帝应该不应该认孝宗为父,是皇帝说了算;皇帝有没有权力封他的父亲为皇帝,大臣说了不算!

嘉靖把张桂二人的奏疏发礼部会议,汪俊直接又上疏乞休致仕。嘉靖大怒,批复汪俊无人臣礼,“违悖正典,肆慢朕躬”,下旨罢免汪俊,令其即刻回乡。

按于谦以来形成的朝廷高官任命潜规则:有二、三品高官空缺时,由吏部提出候选人,吏部尚书任主持,召集四品以上朝臣和科道言官廷推表决。当然廷推时,其他人也可以提出候选人。

吏部提名了两名侍郎候选礼部尚书,嘉靖根本不理这一套,下特旨调南京兵部侍郎席书为礼部尚书。

吏部尚书乔宇大为恼火,联合一群重臣上疏说:“罢汪俊召席书,取桂萼张璁霍韬,举措异常中外骇愕!以一二人之偏见,挠天下万世之公议”,席书不由廷推升为尚书,“百余年来所未有者”!

嘉靖批复说:大明哪条制度规定皇帝不能任命尚书?

整个三月份就在朝堂君臣反复的纸上辩论中消磨过去了。

大同军兵指望朝廷在青黄不接的时候发粮代银已经不可能,因为顺天巡抚上报云北京存粮已不及二千石,正在多方调粮,筹划从州县卫所纳赎籴买米谷共得十万八千石,再用银子、布匹从民间换粮,预计可得预备粮二十万六千石。

而三月初,甘州军兵为了钱粮之事又发生了兵乱。这次朝廷不再姑息,调辽阳参将李贤率辽兵前去甘州平乱。当辽兵途经大同时,大同军兵惊慌失措,所有压抑的不满全部暴发出来,纷纷传言辽兵假平甘州之乱的名义,实则是来清算大同军兵杀参将巡抚焚烧官衙的,总兵桂勇早已偷偷把家属送往宣化,准备动手除掉奇兵营和游兵营。

辽兵来到大同城下时,守城的大同军兵居然紧闭城门,不许辽兵进城安营。

大同巡抚蔡天佑闻听禀报心急如焚,正要出察院去宣慰军兵,不料军兵已经围住察院,四下鼓噪。

蔡巡抚紧张地考虑了一下,既然军兵敢光天化日下来求见,应该没有什么问题,还是为了上次的几项诉求来的,可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蔡天佑走出察院宽慰军兵,刚说了几句话,就看到城中冒起浓烟,正是县衙门方向。

“这是怎么回事?”蔡天佑手指黑烟处厉声问道:“有什么问题找本院解决,不要祸害他人!”

察院门口的军兵也不知道为什么城中会起火,过不久县衙的一名吏员来报:有乱兵杀了新任知县,点把火把县衙又烧了!

蔡天佑的心如坠冰窖,急忙对眼前的军兵喝道:“尔等莫要随他们犯上作乱,就在此地,不要走开!”说着便想离开察院去找镇守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