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我在锦衣卫跟大儒辩经 > 第143章 七月十五日

第143章 七月十五日

嘉靖三年七月十五日,戊寅,立秋,中元节。D完:?本@`^神;站` /最(新/·¥章@?a节~:更t\新(?e快o

中元节是华夏最古老的节日之一,至少可追溯到轩辕黄帝时代。

礼经曰:立秋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秋于西郊。

立秋草木开始凋零,是曰“秋主肃杀”。礼经说人间的活动要顺应天时,所以七月十五,周天子率百官迎接刑杀之神,宜处决、征伐。

七月到来,嘉靖与朝臣的矛盾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嘉靖七月十三日宣布开始罢朝,并遵道家道收之礼,每日不食荤酒,不居内寝,日日夜夜只在文华殿斋戒,以对抗朝臣硬逼着皇帝认孝宗为父。

诏令一宣布,激起朝臣汹涌澎湃的愤怒。

七月十五日,数百朝臣自发走过金水桥来到承天门下,要求嘉靖大朝会,但被承天门太监拒绝入内。

吏部为外朝之首,此时吏部尚书空缺,群臣的目光便投向代理天官的吏部左侍郎何孟春。

何孟春出生于湖广湖南道郴州府,自小便是听别人读一篇文章就可以背诵下来的神童。他入仕之后辗转各地,于军事、政务两方面均有建树,才能卓着又为官正直清廉,所以威望非常高。

去年首辅杨廷和看中何孟春的议礼立场与自己一致,便僭越将何孟春、林俊调入中枢,这是嘉靖面斥杨廷和无人臣之礼的原因之一。

在反对张璁、桂萼二奸的重臣中,何孟春的理论基础最扎实,他曾经上疏数千言,痛骂“少数一两个小人,假托顺应陛下尽孝的名义,勾引个别不三不四不学无术厚颜无耻之人,使陛下的心智遭到迷惑,陛下为什么不反思自己有失道之处”,其言论直指嘉靖失道,要求嘉靖反思,言人之不敢言,真是大快人心。

见众人都用期待的目光看着他,何孟春稍一思索,高声道:“成化年间,成化宪宗皇帝的生母孝肃周皇后,不愿意与孝庄钱皇后合葬,当时群臣哗然,聚集左顺门请愿,迫使宪宗皇帝、孝肃周皇后改变主意,这是我们大明先贤的往事啊!诸君居然忘记了么?”

当年英宗睿皇帝宾天后,他的嫡妻孝庄钱皇后无子,于是周贵妃之子即位,是为宪宗皇帝,周贵妃随即升位为后。

按太祖制订的礼法,只有嫡后才能与皇帝合葬,而且孝庄钱皇后为人可称万世典范,不次于马皇后和徐皇后。于是英宗遗诏只与钱皇后合葬。

但孝肃周皇后这么一闹,群臣跑左顺门这么一抗议,反而改了祖宗之制。从孝肃周皇后始,大明嗣君的生母即使不是嫡母,亦得以与先帝合葬。

总之大明王朝的礼法实践起来非常神奇,似乎是没有对错,纯纯的闹中取胜,谁不屈不挠闹到最后谁就有理。/r,i?z.h?a¨o¨w+e-n?x?u.e\.¢c~o+m-

众大臣回想一下前朝旧事,恍然大悟:原来是我们心太软,把所有的问题都自己扛,才使皇帝对我们蹬鼻子上脸!

不能再迁就这个十八岁的娃娃天子了!他已经怕了!他躲着不见我们,哪有这么便宜的事!

你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

今天就是十五!

翰林院编修王元正、六科给事中张罛等十几名少壮官员挺身而出,站在金水桥南边把路一封,高声喝道:“今天在场诸君,哪位敢不努力争取正义,我们大家就一起当场打死他!”

众大臣一起看向吏部左侍郎何孟春、兵部尚书金献民、大理寺少卿徐文华,此三人皆是御史出身,为人耿直,于在场大臣中的级别最高,正是众人的主心骨。

何孟春久历庶务,见识才能比翰林、给事中这些不接地气的官员高太多,遂大声喝道:“无组织无纪律,成何体统!我们是大明精英,岂能如大同乱兵一样乱哄哄,比流寇都不如!

大家按部门排好队,统计清点人数,整齐有序去左顺门抗议!”

不能在承天门前闹,有失国体;左顺门是大臣入宫、受诏之门,适合闹事。

众大臣不禁羞惭,依令而行,分别按翰林院、六部、科道、寺监司的地位档次排好队伍,各部门推举一名领头队长。

翰林院逼格最高自然排第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