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以杨慎为队长。何孟春数了一下翰林,除了个别学士外全部到齐,便问道:“怎么苏州名士衡山先生没有来?他若是来了,以他在江南道的名望,可以为此行壮声色不少!”
徐阶排翰林最末,答复道:“衡山先生胳膊跌伤尚未痊愈,不能面君。”
众大臣经清点共计二百二十九人,按部门排列之后,气势一下就上来了,人人威武,队队雄壮。何孟春喝一声令向右转,各部门官员沿着紫禁城城墙,齐齐整整向东边的左顺门而去。杨慎身为翰林队长,走在二百二十九人的最前头。
此时正是巳时。
大同围城的辽营、朔州营、应州营,分别自大同城西、南、东三个方向,呐喊着向大同发起进攻。
大同镇下朔州营、应州营的指挥使对大同城防门儿清:大同守军哪怕把城门大开都不能贸然冲进去,否则十成十在瓮城里就会被关门打狗。随便几名守军向瓮城丢万人敌,拿着霰弹炮向下打放,那就是有进无出的修罗场!
朔州兵、应州兵均心中有数,气势如虹地在城外到处燃放发烟之物,搞得大同城南、城东上空浓烟滚滚遮天蔽日,他们又吹孛罗又打击牛皮大鼓又大声呐喊,甚是壮观。鸿特暁说蛧 最欣漳节耕鑫哙
城西的辽将李贤是行家,见到山西兵的声势,啐一口道:“瞧他们的尿性,虎了巴唧尽整虚的,还得是我们辽兵老实本分,有事是真上!”
大明打仗的规矩,为将必须要带着护卫第一批冲锋陷阵。李贤策马向前,喝令一声,辽军推着十辆攻城车,敲着步鼓,吹着喇叭,迎着城墙上射来的铳子,缓缓向前。
就在攻城车距城墙十多步之外时,翰林院侍讲学士兼大同巡抚挂佥都御史衔领王命旗牌便宜行事杨植大喝一声道:“诸君,本院要身先士卒,亲自登城!”
根据太祖的军制,为将为帅不能距前线太远,必须要让第一线的士兵看得到。所以山西左参议韩邦奇、工部王郎中、户部员外郎、监军太监武忠、宣大战区派来听记的锦衣卫指挥使,连同杨植均是身着三重甲立于西门之下。
听到杨植的喝声,众人不明所以,监军太监武忠疑惑问道:“大中丞,为何定要亲自登城?”
杨植冷冷扫视一圈众人:“?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
本院受上峰误解,以为对大同民众坐视不管!为表心意,今日本院定要第一个去爬云梯!”
大明文官打仗的作风都是如此,不仅领兵挂帅的巡抚,就是王阳明带着江西乡兵平朱宸濠时,江西的知县、知府都是顶盔掼甲各自领着征来的乡兵带头冲锋。
韩邦奇见识过杨植亲自下田的作派,礼节性劝道:“大中丞,大明未有学士冲阵的!苦差事是我等二三甲干的!”
杨植哼一声:“学士的头衔不仅仅是荣誉,更是一份责任!它时刻提醒着我牢记天上仙的身份!
本院在此下令:若本院殁于大同城下,由韩参议接替指挥!只准进不准退,只准活着打下去,不准活着退下来!”
众人还是觉得杨植读书读呆了:文官带头冲锋陷阵不假,但那都是在大平原上,文官身边有护军的,你这是爬云梯,谁能护着你?
杨植更不多言,把面甲拉下,举起牛尾刀,大声呐喊出时代的最强音:
“国家养士百五十年,取义成仁,正在今日!”
看到已有云梯靠在大同城墙上,杨植一拍身披铁甲的胯下马,飒如流星来到一辆攻城车边,跳下战马,登上攻城车攀上云梯,大喝一声:“我乃大同巡抚杨植,跟我上!”
只见杨植右手举刀,左手扶梯沿,踩着云梯快速地向城头爬上去!
有句老话说的好:出头的椽子先烂!
一名辽兵在另一架云梯上刚略微超过杨植,就被城头的弓箭、火铳集火,他又没有三重甲和面甲,被一箭射中肩膀,摔下云梯。
趁着这个功夫,杨植快速爬上云梯顶部,抓住跺口,跳上大同城头。
在上千人的见证下,杨植立下先登之功!
李贤哪敢怠慢,赶紧登上云梯,大声催着其他云梯上的辽兵跟进。
果然大同的乱兵是乌合之众,李贤与其他的辽兵随之登上城头后,惊讶地发现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