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途·救赎:詹恩贵
在湖北黄冈的一个偏远小山村,詹恩贵呱呱坠地,开启了一段充满波折的人生旅程。他的家庭普普通通,父母都是勤劳朴实的庄稼人,每日面朝黄土背朝天,只为能让一家人过上温饱的日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成长,詹恩贵从小就深知生活的艰辛,看着父母为了几毛钱的柴米油盐讨价还价,他的心中渐渐埋下了一颗渴望改变命运的种子。
童年的詹恩贵,和村里其他孩子一样,在简陋的教室里跟着老师识字、算数。然而,他似乎对书本上的知识缺乏足够的耐心,成绩总是不尽如人意。小学毕业时,他望着父母疲惫的面容,毅然决然地放弃了继续读书的机会,怀揣着对外面世界的憧憬,踏入了社会。
初出茅庐的詹恩贵,来到了繁华的都市,可现实却给了他沉重的一击。没有学历、没有一技之长的他,只能在建筑工地、小餐馆等地干着最底层、最辛苦的活儿。每天累得腰酸背痛,挣的钱却仅够勉强糊口。看着街头那些衣着光鲜、出入高档写字楼的白领们,他的心中满是羡慕与不甘,心底的那颗欲望种子开始悄然发芽。
2005 年,一个偶然的契机彻底改变了詹恩贵的人生轨迹。彼时,他在一家小型贸易公司担任仓库管理员,日常工作枯燥乏味,收入微薄。一次盘点货物时,他无意间发现公司财务流程存在一个巨大的漏洞,只要稍作手脚,就能神不知鬼不觉地弄出一笔钱。在欲望的驱使下,詹恩贵的理智瞬间崩塌,他颤抖着手,第一次伸出了罪恶的双手,盗走了公司 200 万。
拿着这笔钱,詹恩贵起初还有些心虚,他小心翼翼地躲避着人群,试图寻找一个安全的藏身之所。他购置了一些新衣服,住进了高档酒店,体验着从未有过的奢华生活。然而,好景不长,警方很快凭借着蛛丝马迹锁定了他的行踪。没过多久,詹恩贵就被抓获,冰冷的手铐铐住了他的双手,他被送进了监狱,开始了漫长的服刑生涯。
监狱里的日子暗无天日,狭小的牢房、粗糙的饭菜,以及日复一日的劳动改造,让詹恩贵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但在这绝望之中,他的内心却涌起一股别样的倔强,他不甘心就这样沉沦下去,他望着牢房窗外那一小片天空,暗暗发誓一定要改变自己的命运。于是,在服刑期间,他开启了疯狂的自学之路。
他从监狱图书馆里找来一本本法律书籍,从最基础的法律法规开始研读,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向狱警请教,或是和同牢房有文化的狱友探讨。慢慢地,他对法律的理解逐渐深入,那些曾经看似高深莫测的条文,在他的脑海中逐渐清晰起来。与此同时,他对金融领域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凭借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啃下了一本又一本关于金融投资、财务管理的书籍。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更是他学习的重点,从团队组建、人员激励到战略规划、运营管控,他如饥似渴地吸收着书中的养分。甚至,连母猪的产后护理这种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的知识,他也觉得说不定哪天能派上用场,一并纳入了自己的学习范畴。
时间悄然流逝,詹恩贵的知识储备越来越丰富,他的眼神中渐渐有了不一样的光芒。2011 年,詹恩贵刑满出狱,重获自由的他本应改过自新,重新开始。然而,命运的齿轮却再次偏离了正轨。刚出狱不久,他又陷入了金钱的诱惑之中,凭借着在监狱里学到的那点“本事”,将目光瞄准了另一家公司。这一次,他故技重施,通过伪造账目、欺骗财务人员等手段,盗走了 700 万。
但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他的行径再次被警方察觉。很快,他就被重新抓获,由于此次涉案金额巨大,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央视的《今日说法》栏目还专门对他进行了报道,将他的所作所为曝光在大众面前。一时间,詹恩贵成了人们口中唾弃的对象,他的名字与罪恶紧密相连,被钉在了耻辱柱上。
再次入狱的詹恩贵,并没有因为外界的指责而一蹶不振,相反,他把这看作是又一次难得的“深造”机会。他深知,要想真正改变自己的命运,就必须拥有足够强大的实力。于是,他更加刻苦地学习,每天除了完成监狱规定的劳动任务——踩缝纫机,其余的时间都泡在了知识的海洋里。监狱的图书馆成了他最常光顾的地方,近百部企业管理相关的书籍被他逐一攻克,每一本书上都密密麻麻地写满了他的笔记和心得体会。他还经常参加监狱组织的学习交流活动,与其他有上进心的狱友分享学习经验,互相探讨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他的思维愈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