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瑾安声音发涩,“赵姑娘好久不见。”
“好久不见?”赵小玉想说他俩见面也没必要搞的这么躲躲藏藏的吧。
孙瑾安看出赵小玉的疑惑,解释道:“我家里突生变故,恐牵连于你,本不该见你,是我贪心了,我……”
不等他说完,秦霄押着小五闯了进来,冷峻的目光好似冰刃首接刺向孙瑾安。
苏瑾安迎着秦霄的逼视,忽地轻笑,“顾清润那个呆子。”
那日在赵家吃饭,他便瞧出秦霄对赵小玉有意,回家路上他向顾清润打听,顾清润不肯透露细节,却也斩钉截铁的说两人绝不可能。
秦霄推开小五,站到赵小玉身后。
赵小玉轻轻扯了扯秦霄的袖口,示意他没事,别搞得这么剑拔弩张。
孙瑾安看着赵小玉的小动作,斟酌了一夜的话再也说不出口了,他拿出一块玉佩抛给赵小玉,“有缘再见吧。”
说完便头也不回的走了。
小五在后面满是惋惜的喊着:“少爷,少爷……”
赵小玉似乎懂了,却又不敢相信。
低头看着质地清润的玉佩,价值不菲。
她这副干黄皮有这么大魅力,抬头看向满脸黑线的秦霄,“你别多想,他己经走了,相隔万里。”
赵小玉其实还是挺好奇孙瑾安的身世的,“他是什么人?”
秦霄难得面露烦闷,“据说是镇远国公府的少爷,不过可能还有隐情,他不是说了吗出了门就当从未见过。”
“哦,我听到了,你激动什么?”
赵小玉起身要走,王掌柜却当真端着一盘爆炒腰片进来了。
“你还真是做戏做全套。”赵小玉接过王掌柜递过来的筷子尝了一口,“烹醋去腥要全程大火。”
“原来如此。”
这回换赵小玉满脸黑线,醉仙楼的大厨怎么可能连这个常识都不懂。
两人出了醉仙楼,决定按计划去镇上两家私塾看看。
顾青林和秦瑾分别在这两家私塾。
赵小玉去之前心里多少有了打算,但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还是得亲自看过才好下定论。
两人先来的是明德私塾,朗朗读书声萦绕堂前,10 几个孩子各个端坐如钟,神情肃穆。
这课堂纪律果真了得。
明德私塾的先生 40 多岁,以教学严谨,课业繁重著称。
赵小玉没打扰正在授课的先生,默默退了出来去往另外一家私塾。
也就是顾青林就读的启智私塾,夫子是位 20 多岁的秀才,面容和善待学生也亲和。
他俩到时,正值休息,10 几个孩子满院子嬉笑打闹。
两个仆妇远远看着,并不约束。
赵小玉觉得学习固然重要,可也不能泯灭孩子的爱玩的天性,还是启智更好。
赵小玉恭敬的表明来意,也强调了西柱的聪慧。
赵小玉说的客观,但是落到旁人耳里,不免让人觉得对自家孩子评价过高,期待过甚。
李秀才见赵小玉农妇打扮,料想家中清贫,遂开解:“读书考取功名是每个读书人的心之所向,不过并不是人人都能得偿所愿,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还望姑娘知晓其中道理。”
两句话把赵小玉说愣了,忙解释:“家中父母没指望我弟弟一定会高中,但是总要识字明理,且西柱到底如何,李先生见过便知。”
李秀才好脾气的应下,并不反驳争论
赵小玉交了束脩,定下来上学的日子后便走了。
赵小玉出来后,决定去县里给西柱重新做两身精棉细布的衣衫,颜色也要鲜亮一点。
她观察私塾的孩子们没有穿粗布衣衫的,不能让旁人笑话了西柱。
尽管以西柱小大人的心智应该也不至于被他们影响,但是还是要照顾
来到县里,赵小玉首接去了成衣铺子,现在家里忙着盖房,崔氏和钱氏都够忙的了,夜里再做衣衫太累,索性首接买两身成衣,又买了两双鞋。
她挑了一身湖蓝色和一身湛蓝色,配上西柱的小黑皮,应该挺醒目。
又按照李秀才列出的清单,置办了笔墨纸砚等学习用品。
一切置办妥当,秦霄问赵小玉:“要不要再逛逛?”
前两次来县里,赵小玉逛的都不尽兴,今日到时可以好好逛逛。
赵小玉正琢磨去哪逛逛,便看到行色匆匆的吕师爷。
赵小玉想着吕师爷既然没看到她,她也就不上前打招呼了。
没想到吕师爷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