劲——柳老栓的坟旁边,土松得像刚翻过,底下露出一块破布,像是衣服角。柳二柱拿棍子一挑,拽出一件烂棉袄,里头还裹着块黑乎乎的骨头,像人的。
“这不是老栓的坟!”柳大爷盯着那骨头,声音都变了,“老栓埋的时候穿的是新寿衣,这棉袄是啥时候埋进去的?”
村里人一合计,才想起来,柳树坟乱得很,早年埋的人都没个准地儿。柳老栓埋这儿,怕是压了别的坟,惊动了啥东西。
柳大爷回去翻了老辈留下的族谱,找了半宿,总算有了头绪。族谱里写着,清末那会儿,柳里沟闹过一次匪祸,一伙土匪抢了村子,杀了不少人。有个叫柳瘸子的汉子,腿脚不好,被土匪活活打死,尸体扔进了柳树坟,没人收殓。后来村里人陆陆续续听说,柳瘸子死得冤,魂儿没散,常在坟岗子附近晃荡,要饭吃。
柳大爷把这事跟村里人一说,大家明白了——柳老栓的坟压了柳瘸子的尸骨,摆的三碗饭被柳瘸子抢了。他没吃饱,就回来找村里人要。
可这事咋办?村里人没啥主意,有人说再摆三碗饭试试,有人说把柳老栓的坟迁走。可柳大爷摇头:“迁坟怕是晚了,柳瘸子己经盯上村里了。得想办法让他走。”
十月二十,月亮藏在云里,柳里沟冷得像冰窖。村里人凑了主意,决定再摆一次三碗饭,不过这次不摆在坟头,摆在村口,算是给柳瘸子送行。柳大爷说:“他要饭,咱们多给点,喂饱了兴许就走了。”
那天晚上,村里几个汉子在村口搭了个桌子,摆上三碗热饭,还加了点咸菜和一壶酒,算是破例。柳大爷站在旁边,冲着柳树坟的方向喊:“柳瘸子,饭给你备好了,吃饱喝足就走吧,别再闹了!”
喊完,村里人按规矩转身回了家,谁也没回头。可半夜里,柳二柱睡不着,偷偷跑去村口看了一眼,回来时脸都白了。他说,桌子上的饭和酒没了,碗底朝天,三只碗旁边还多了个泥脚印,像瘸子留的。
从那以后,柳里沟平静了些。院子里的脚步声没了,柳寡妇家也没再丢米。村里人说,柳瘸子兴许是吃饱了,走回了柳树坟。可柳老栓的坟头,偶尔还能看见三只空碗,像在提醒啥。
柳大爷后来跟人说,这事没完,柳瘸子走了,可柳树坟里还有别的魂儿没散。村里人听了这话,心里都沉甸甸的,可谁也不敢再提迁坟的事。
几年后,有人路过柳树坟,说看见一个瘸腿的影子站在坟头,手里端着碗,低头吃着啥。可没人敢靠近,柳里沟的规矩,也就一首传了下来——坟头三碗饭,摆了得走,别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