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与书砚回到江宅后,这回程氏没有再倚门相盼地亲自出来相迎。`s,w¨k~x¨s_w/.,c~o^m¨毕竟江河已经大了,她原也没这么担心。
昨晚那次只是因为江河大病初愈,再加上又是到了晚上,所以她才免不了担心。像现在只是白天出门,而且又不出城,程氏便相对比较放心,没有再亲自等着。江河带着书砚回来时,是老管家江福迎了上来。这江福的年纪比江河父亲江寿宁都年长几岁,已是五十多岁的年纪,如今江宅上下,包括江河在内,都尊称其为福伯。“福伯!”见到江福迎过来后,江河立即开口打招呼,书砚也跟在后面向江福行礼。“二少爷回来了啊!”福伯满面笑容地迎上来,又关心问道,“可用过午饭了吗?”“用过了。”江河点头道,“我跟书砚在外面随便吃了点儿!”“那便好,夫人还让厨房给你留了饭。你若没吃饱,就差人去给你取来。”“不用了,我吃的挺饱的。”“对了,午饭前头,许家的四公子派人送了几套书过来,说是你在他们书坊订的书,我已让人送到你院里去了。”“多谢福伯,我知道了。”江河闻言,没想到许文哲那边动作还挺快,已经让人把书给送来了。?萝′?拉$小,说D ¢a追|?最??o新|{1章£¥节?tμ许文哲在家却是排行老四,上面还有三个哥哥,不过其中却有两个是庶出的,按嫡脉划分的话,他也是老二。而且许文哲今年也是十七,与江河是同岁,甚至生辰还比江河小两个月。谢了福伯后,江河便带着书砚告辞离去。至于江河与书砚手里买的那些东西,这位老管家只是瞧了眼,并没多问。回到自己的书香园后,江河直接进书房,果然见到有三套书已经放在他书案上,其中最厚的一套,正是《武备志》。作为一部综合性百科兵书,《武备志》自然是大部头,比《纪效新书》与《练兵实纪》的字数加起来都要多十数倍。《纪效新书》分十四卷与十八卷两版,《练兵实纪》则为九卷,就算两把版的《纪效新书》一起加起来,也不过四十一卷。而《武备志》则多达二百四十卷,三本书加起来才到《武备志》的零头。除此外,全书还有图共七百三十八幅,二百多万字,比时下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这种长篇小说字数都多。`d?u!y?u-e!d~u?.·c\o/m′江河之所以了解这么清楚,是因为之前在云溪堂书坊里跟许文哲谈论《武备志》时,许文哲告诉他的。许文哲已经读完了《武备志》,还曾花心思研究过,自是了解的颇为清楚。江河打开《武备志》后,能够看出明显的翻看痕迹,已经显旧。不过许文哲显然很注意保存,书套里面的书都保护的很好。虽然看上去比较旧了,但并无任何破损。随手拿起最上面一本翻看了下,江河但见里面不少地方还有许文哲看书时留下的圈点与批注,显然这部书是许文哲用心读过的。江河稍翻了几页后,便先合上,然后一册册地拿过翻找下去,寻找这部《武备志》里所附赠的《郑和航海图》。 直到翻至最后一册时,江河方才发现那本《郑和航海图》。《武备志》全书由兵诀评、战略考、阵练制、军资乘、占度载五部分组成。《郑和航海图》被茅元仪编在第五部分“占度载”中,附于这部分里的“度航海”后面。《郑和航海图》原图是一副长达五米多的巨大图画,茅元仪为了编入《武备志》以及方便雕版印刷,将这幅巨图切分成了共二十幅的小图,印刷成书,则需四十页。前面还有加上茅元仪作的序一页,海图后面还有两副《过洋牵星图》,是当年郑和船队航海时如何依据天上星象定位的标示图画。除此外,海图中还标注了郑和下西洋时航行走过的一百零九条针路航线。依照这副航海图,以及附录的《过洋牵星图》,基本就可以照搬郑和的航海路线航行。据说郑和在七下西洋的过程中,最远曾到达非洲的索马里海峡,甚至还有说抵达了好望角,乃至去到美洲的。这个说法的真假暂不可知,不过至少从目前这副《郑和航海图》上来看,郑和船队是没抵达美洲的。这本《郑和船海图》是单独成册的,原图因为经过切分,看起来需要一页连着一页看,每一页之间是连续的。江河翻了翻后,先行合上,然后翻到前面,找到了《武备志》里的“军资乘”部分。军资乘中共分了营、战、攻、守、水、火、饷、马八类,涉及到行军设营、作战布阵、旌旗号令、审时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