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家父崇祯帝,请陛下称万岁! > 第280章 太子不在京城,崇祯怎么也不上朝了

第280章 太子不在京城,崇祯怎么也不上朝了

是大明的百姓!

所以严格来说,李自成也算是“诚意满满了”。

而且别以为这一万多老弱病残就没用了,事实上在古代,人口才是最大的资源。

这一万多人再不济,治好伤之后总能为驻守在潼关的将士做些后勤工作吧?

比如做饭、洗衣之类的。

他们虽然不能上阵杀敌,但却能为前线的将士提供必要的支持,这对于战争的进行也是有一定帮助的。

虽然如此,但是李邦华也看出来了,这大概率还是李自成的诡计,为的就是拖延时间。

要么是为了寻找合适的机会突围出河南,然后继续与朝廷对抗。

要么是出于别的目的,比如消耗潼关的粮草,或者打探朝廷的虚实之类的。

不过话说回来,不管李自成是不是假投降,李邦华这个兵部尚书都是没法做主的。

因为李自成要求的是封他为陕西总兵才会投降,而这个职位只有皇帝点头才行。

一想到崇祯,李邦华又有些头疼起来。

因为距离朱慈烺离开北京去往宣府已经过去了差不多半个月左右的时间,但是在这半个月里,崇祯居然没上过一次早朝。

他先是在京城外的道观待了十天左右,据说是在那里求仙问道。

之后虽然回宫了,不过一回来就一直待在后宫,同样没有上朝。

哪怕有朝臣求见,崇祯也从不搭理。

这让大臣们忧心忡忡。

大家都在猜测皇帝这是怎么了?

怎么太子一离开,皇帝就不上朝了?

是身体不适,还是真的只想求仙问道?

但好在京城还有内阁处理政务,所以暂时没出什么乱子。

内阁的大臣们每日都在忙碌着,处理着各种繁琐的事务,尽力维持着朝廷的正常运转。

犹豫一下之后,李邦华打算先去找内阁商量此事,因为他担心自己也见不到崇祯。

紧接着他二话不说,直接将奏疏揣在怀里,然后直接奔着皇宫而去。

一路上,他的心情格外沉重,脚步也显得有些急促。

他不知道内阁的大臣们会做出怎样的决定,也不知道这件事最终会如何收场。

与此同时,内阁值房之内,四位内阁大臣正各自沉浸于繁杂的公务之中,手中的毛笔在宣纸上沙沙作响。

各种奏章、文书在他们面前堆积如山,仿佛一座座等待他们去攻克的山丘。

自打朱慈烺雷厉风行地对内阁进行了一番整顿之后,这内阁里的气氛,如今也是渐渐变得和谐融洽起来。

以前的时候,在这内阁之中,几位内阁大臣彼此之间都在明争暗斗。

空气中时常弥漫着一股紧张而又微妙的火药味。

这就导致有时候连国家大事都会耽误。

可如今,情况已然大不相同。

虽说他们心底偶尔还是会闪过一些私心杂念,但比起从前那剑拔弩张、互相倾轧的模样,实在是好了太多太多。

即便在处理政务时,彼此之间出现了不同的意见,也会坐下来心平气和地商量探讨。

再也不会像从前那样,借着意见不合的由头,肆意打压对方,搞得内阁里乌烟瘴气。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之前朱慈烺杀的人太多了.

然后他们就怕了!

他们害怕要是再搞党争的话,下一个死的可能就是他们了。

比如说什么内阁大臣位极人臣,之前的周延儒不也是位极人臣吗?

还不是说杀就杀了?

再真正强势的皇权面前,哪怕是位极人臣的内阁大臣,也是随时可以被‘处理’的角色。

此时的内阁,安静得仿佛能听见每个人的呼吸声。

几位大臣都全神贯注地埋头于手中的事务,唯有那偶尔传来的翻动纸张的细微声响会打破这份宁静。

然而,这份宁静并未持续太久。

因为就在这时,门口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一个小太监跑了进来,气喘吁吁地禀报道:

“诸位大人,兵部尚书李邦华李大人求见,说是陕西那边有重要军务,要和大人们商议。”

听到这话,正在专心致志批阅奏疏的薛国观率先放下了手中的毛笔。

然后微微抬起头,目光中带着一丝疑惑道:

“陕西送来的军报?”

小太监赶忙躬身,小心翼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