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地说道:
“李大人是这么说的,而且李大人看起来十分着急,想必是事情万分紧急。”
这话一出口,薛国观心中顿时“咯噔”一下,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
他深知陕西那边向来是局势复杂之地,如今李邦华如此着急地求见,必然是那边出了大事。
莫不是潼关丢了?
想到这里,薛国观不敢有丝毫耽搁,连忙说道:
“快李大人进来。”
小太监听到这话,也不敢有片刻停留,立刻转身匆匆离开了。
与此同时,其他三位内阁大臣也纷纷放下了手中的笔,然后抬起头来,彼此对视了一眼,眼神中满是凝重。
他们都是心思聪慧之人,自然明白李邦华在这个时候突然来到这里,还带着陕西发来的紧急军报,肯定是陕西那边出了天大的事情。
要知道在如今这个之后,他们最为担忧的便是陕西出事。
因为陕西一旦有变,极有可能意味着李自成已经攻破了潼关,进而进入陕西腹地。
倘若真是如此,那么朝廷之前精心布局的针对农民军的战略将会瞬间化为泡影。
毕竟一旦李自成进入陕西,他既可以选择挥师北上,直逼山西,也可以选择南下四川。
而一旦他去了四川,那局势将会变得更加复杂棘手,想要再对付他,可就难上加难了。
就在众人各自思绪万千、胡思乱想之际,李邦华终于匆匆走了进来。
他神色匆匆,脚步急促,刚一踏入内阁值房便迫不及待地举起手中的奏疏大声道:
“诸位,快来看看!这是孙传庭刚刚从陕西发来的奏疏,说是李自成要投降!”
什么?
听到这话,四位内阁大臣顿时面面相觑,脸上满是惊愕之色。
不过他们倒不是因为李自成要投降这件事本身而感到惊讶,毕竟投降这事儿李自成都干过六次了。
他那反复无常的名声早已传遍天下,投降有什么好惊讶的?
真正让他们感到惊讶的是,这件事为何要大费周章地送到京城来?
毕竟谁都知道,李自成这肯定是在诈降!
既然是诈降,直接无视不就好了?
然后继续该干什么干什么,就当这件事没有发生过!
即便朝廷之前曾下过圣旨,明确表示一定要接受农民军的投降,但这种事情也要分场合、看时机啊!
对于这种一眼假的事情,就算孙传庭假装没收到李自成的降表,然后继续按照原计划驻守潼关,也不会有人真的去怪罪孙传庭啊!
很明显,这几位内阁大臣此刻完全是一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模样。
或许在当下,他们确实不会因为这件事去责怪孙传庭,哪怕是崇祯或者朱慈烺知道了也是如此!
毕竟李自成确实没有任何信誉可言!
但是话说回来,谁能保证以后不会有人拿这件事大做文章,借此攻击孙传庭呢?
毕竟这可是抗旨大罪,轻则罢官、重则砍头!
当然,这些念头只是在他们脑海中一闪而过,并没有人仔细考虑这么做的后果。
随即下一秒,那封奏疏便被送到了薛国观手里。
薛国观也没有犹豫,直接就打开奏疏,然后快速地浏览了起来。
紧接着,薛国观的眉头却渐渐皱了起来,因为李自成这次开出的投降条件,可谓是“诚意满满”。
他先是下令撤兵,然后又送了一万人过来作为投降朝廷的诚意。
最后竟然只要求一个总兵的位置,就愿意率领部下投降朝廷,并且还愿意协助朝廷将他麾下的农民军迁移到辽东。
说实话,这样的条件从表面上看,基本上没什么可挑剔的地方,简直让人难以拒绝。
然而谁都知道,这根本就不是李自成的真心实意,而是他精心策划的一个阴谋。
等薛国观看完这封奏疏之后,奏疏被依次送到了其他人手里。
很快,四位内阁大臣都看过了这封奏疏,不过他们的脸色都不怎么好看,一个个神情颇为古怪,似乎在思索着李自成这次又有什么阴谋?
最终还是李邦华率先打破了沉默,只见他开口说道:
“既然几位大人都看过了奏疏的内容,那么有什么想法就直说吧。”
“不过本官还是觉得这应该是李自成的阴谋,他之所以这么做,无非是为了拖延时间,好让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