熥早就合该被封王,然后不需要来上课了。
“我还有很多问题,要请教老师呢。”
朱允熥不免露出笑容道,目前而言确实陈南宾已经没有东西交给他了,该学的他都学了。
不过,这并不代表着他不需要陈南宾了。
心中思绪涌动间,朱允熥忽然想到了什么,言道:
“老师,对于程朱理学有什么看法?”
程朱理学?
陈南宾闻言脸色微顿,他自然知晓程朱理学,但究竟如何看待程朱理学的话...
这还真的不好说。
程朱理学,是北宋时期所提出来的。
程颢、程颐提出‘性即理’‘存天理,灭人欲’等命题,将儒家伦理上升为宇宙法则,然后到了南宋时期,朱熹著《四书章句集注》,构建理学体系,确立‘理气论’‘心性论’等理论。
到了元朝时期,元仁宗将朱熹《四书集注》列为科举标准,理学成为朝廷的意识形态。
而现在,大明朝盛兴的也是程朱理学。
具体而言,程朱理学并不复杂,其的核心理论为‘理气二元论’。
看起来挺玄乎的,实际上确实挺玄乎。
理,为永恒不变的宇宙法则,譬如‘三纲五常’。
气,为构成万物的物质基础,理气结合生成世界。
理如模板,月印万川。
气如泥土,理搭于气而行。
这当中,对于程朱理学最重要的,就是人性论!
对于人性论而言,其实很早就有人提出过性善论、性恶论,有的人认为人性本善,有的人认为人性本恶,可程朱理学认为‘性即理’。
性即理,又分为天命之性和气性之性。
天命之性,代表着纯善的‘理’在人身上的体现,也就是仁义礼智。
气质之性,代表着受‘气’影响产生的私欲,需通过修养消除。
又有方法论,代表着格物致知,简单的讲,就是通过观察事物探究其‘理’,最终达到‘豁然贯通’的境界。
其实这这些相对而言,仅仅是一种思想罢了,真正让陈南宾在意的是程朱理学提出的伦理观。
程朱理学注重存天理,灭人欲。
“程朱理学思想,其实蛮不错的,但我觉得存天理,灭人欲这一点,有些问题。”
陈南宾给出自己的想法。
这让朱允熥心中不由得一喜。
看来自己这位老师,并非是那群死板的书呆子。
随即,朱允熥便言道:
“老师和我看法一样。”
“存天理,灭人欲,这话意思本身,倒是很正常,其中的天理指符合儒家伦理的普遍法则,如仁、义、礼、智;人欲指超出合理需求的私欲,如贪婪、淫逸,而非基本生存欲望。”
“本旨是通过道德修养克制过度欲望,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朱熹原话就有着:‘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k\u?a`i+d+u·x?s?./n·e′t~’”
“可而今,大明朝盛兴程朱理学思想,现有的文官集体已经将此思想,转化为一种极端思想,比如文官集体将‘人欲’扩大化,让正常人的需求,譬如‘改嫁’、‘经商’污名化。”
“我朝《大明律》就规定‘寡妇守节’可免税,导致强迫殉节成风;商人更是被斥为‘逐利小人’,使得我大明朝的财政经济根本得不到相应发展。”
“文官们更是道德虚伪,堪称双标,他们表面上,士大夫高喊‘灭人欲’,实际则为官员大肆敛财,文人狎妓成风却批判女性‘失节’”
“他们人性压抑,进行反人道实践,对女性:‘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程颐之语,就导致无数寡妇被迫自杀,却无人谴责逼死她们的宗族;对平民,更是欲让农民‘安于贫贱’被美化,实际是掩盖土地兼并的残酷,我洪武朝二十五年来,已经成了‘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的状况!”
朱允熥始终看不惯现如今流行的程朱理学。
这么说吧。
朱熹等人当初提出、完善这程朱理学的时候,本意根本不是这样的。
可随着时代的发展。
现如今,大明朝的文官们利用程朱理学,成了他们土地兼并、肆意敛财、标榜道德、获得利益权势、稳固阶层的工具!
程朱理学在他们的手上,已经形成了毒害!
文官集团借助新的极端程朱理学,彻底的混淆了‘需求’与‘欲望’,比如他们将合理的经济改善,如追求更好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