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法、实政……”盛子新逐字读着,心跳越来越快。这不正是为他量身打造的机会吗?
"子新兄,以你的才学,定能高中!"杜明远兴奋地说。
一旁的老秀才赵夫子却皱起眉头:"吏就是吏,官就是官,自古泾渭分明。汉王此举,怕是要乱了纲常。"
盛子新抬起头,眼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芒:"赵夫子,恕学生直言。正是这泾渭分明,才让多少寒门才子报国无门。汉王英明,开此先河,实乃天下寒士之福!"
赵夫子摇摇头:"年轻人,你想得太简单了。那些士族怎会眼睁睁看着你们这些寒门子弟与他们平起平坐?"
盛子新握紧了告示,指节发白:"那又如何?至少汉王给了我们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我定当全力以赴!"
与此同时,在长安城最豪华的酒楼"醉仙楼"内,一群锦衣华服的士族子弟正聚在一起饮酒作乐。为首的正是河东柳氏的柳澄,他轻蔑地将招考告示扔在地上。
"可笑!刘璟这是要自毁长城吗?让那些泥腿子与我们同朝为官?"柳澄冷笑道。
身旁的太原王氏子弟王泹附和道:"柳兄何必动怒?那些寒门贱民,就算考上了,也不过是些跑腿打杂的小吏,成不了气候。"
柳澄眯起眼睛:"你们太天真了。今日让他们做小吏,明日就会与我们争高位。这事不能就这么算了"
而在未央宫内,刘璟正站在一幅巨大的关陇地图前沉思。长孙俭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他身后。
"大王,各地反应激烈。寒门学子欢欣鼓舞,但士族那边"长孙俭欲言又止。
刘璟没有回头:"孤知道他们会反对。但改革之路,从无坦途。传令下去,加强绣衣使者的人手,密切注意各大士族的动向。"
长孙俭犹豫了一下:"大王,臣听说已经有人开始串联反对了。"
刘璟终于转过身来,脸上露出一丝冷笑:"让他们来。孤倒要看看,是他们的嘴硬,还是孤的刀硬。"
此时,远在河东的盛子新并不知道,自己已被绣衣使者暗中注意到。这个怀揣梦想的寒门学子,即将被卷入一场关乎关陇未来的巨大变革之中
夜已深,盛子新仍伏案苦读。油灯将他的影子投在斑驳的土墙上,显得格外高大。他心中默念着汉王告示上的话:"不论出身,唯才是举"这八个字如同一把火,点燃了他心中沉寂多年的希望。
"这一次,我一定要抓住机会。"盛子新暗暗发誓,"为了父亲三十年不得升迁的屈辱,为了所有像我一样的寒门子弟!"
窗外,秋风吹落一片枯叶,而关陇大地的变革之风,才刚刚开始席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