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二战那些事儿 > 第181章 父辈的旗帜

第181章 父辈的旗帜

上一回我们说到,麦克阿瑟将军在莱特湾海战的胜利后,兑现了他“我会回来的”承诺,但这场回归的代价,却是马尼拉的毁灭和数十万条生命的逝去。¨白.马¢书!院+ !更.新`最_全+山下奉文将军,这位“马来之虎”,虽有回天之才,却在错误的指挥和混乱的局势下,最终只能在吕宋的深山老林里,打一场绝望的、被遗忘的消耗战。

当菲律宾的丛林还在炮火连天、血流成河之际,美军的战争机器早已将目光投向了下一个目标。那是一个更小、更荒凉、却在战略上更加关键的火山岛。它像一颗黑色的、有毒的钉子,死死地扎在了美军战略轰炸航线的心脏上。为了拔掉这颗钉子,美国海军陆战队,即将踏上一片他们从未见过的、由黑色火山灰构成的地狱。

1944年末的某一天,一架b-29“超级空中堡垒”轰炸机——机组成员们给它起了个外号叫“黛娜麦特号”——在完成了对东京的例行轰炸任务后,正在返回位于提尼安岛的基地。

在狭窄、冰冷、不断剧烈震动的机舱内,飞行员弗雷德·马洛中尉和他的十名机组成员,正在与一个看不见、摸不着,却又无处不在的敌人搏斗:距离。

从马里亚纳群岛到东京,一个来回,大约约4800公里的漫长航程。这对于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轰炸机而言,也是一次对机械和人性的极限考验。

“引擎温度怎么样?”马洛通过内部通话系统,对着喉部的麦克风问道。他的声音在四台莱特r-3350引擎持续的、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中,显得有些嘶哑和疲惫。

“三号引擎温度偏高,长官。我们得密切关注它。”工程师的回应,证实了所有b-29机组人员内心深处最大的恐惧。

b-29的心脏——那款马力强劲的莱特r-3350引擎,以其极度的“公主病”而臭名昭着。过热、漏油、起火是家常便饭。许多b-29并非毁于日本人的高射炮火,而是毁于自身的机械故障。在这漫长的、超过1500英里的回家路上,脚下是浩瀚无垠、波涛汹涌的太平洋。在这片蓝色的荒漠之上,没有任何一个可供备降的友军机场。任何一点微小的机械故障,或是被高射炮打出的一点战伤,都可能意味着机毁人亡的悲惨结局。

而硫磺岛,这个位于东京和马里亚纳群岛航线正中间的、不起眼的火山岛,正是这柄利剑最脆弱的脚后跟。

它对b-29轰炸机群,构成了三重致命的威胁:

第一,岛上部署的日军雷达站,能够提前整整两个小时,向日本本土发出空袭预警。这就好比你家请了个小偷,结果小偷刚出小区门口,你家里的警报就响了。这使得b-29机群完全丧失了突袭的突然性,让日本的防空系统得以从容地准备好“欢迎仪式”。

第二,硫磺岛上的两个机场,是日本战斗机的巢穴。它们就像一群盘旋在空中的秃鹫,专门猎杀那些在返航途中,因为战损或机械故障而掉队、落单的b-29。

第三,也是最直接的威胁,从1944年11月到1945年1月,日军的轰炸机,以硫磺岛为中转站,对马里亚纳群岛的b-29基地,发动了数次骚扰性的夜间空袭。在地面上,就摧毁了11架宝贵的“超级空中堡垒”,还重创了另外47架。

每一架b-29的损失,都意味着11名训练有素、万里挑一的机组人员的牺牲,以及一笔足以建造一艘驱逐舰的巨额战争投资,瞬间付之一炬。

为了保护这支决定战争走向的战略力量,为了给那些挣扎在回家路上的轰炸机,提供一个可以救命的“避风港”,也为了能从岛上部署p-51“野马”战斗机,为b-29提供从起飞到降落的全程护航,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决策者们,达成了一个冷酷的共识:硫磺岛,必须被夺取。

进攻硫磺岛的决策,并非单纯为了开辟一条新的战线,而是为了弥补自身尖端武器的技术缺陷,并拔除一个正死死扼住其战略咽喉的毒瘤。1944年10月,美国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切斯特·尼米兹海军上将,接到了来自华盛顿的指令:在未来三个月内,不惜一切代价,攻占硫磺岛。

这项行动,被赋予了一个颇具哲学意味的代号——“超然行动”。一场旨在拯救空军生命的战役,即将由海军陆战队,用他们的鲜血来执行。

1944年6月,当栗林忠道中将的座机,降落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