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学的越好,他越兴奋。
要不是刘奶奶来叫吃早饭,余发清恨不得把所有东西一早都教给朱大路。
等朱大路洗完澡走进余家餐厅时,刘良材和大伯大姐都己入座。
“临江府,清江县,三岁个伢子卖包面。来来来,晓羽、大路、恩生,赶紧过来尝尝我做的我们家乡特色包面。”刘奶奶一边乐呵呵的招呼大家坐下,一边开始往碗里盛。
“刘奶奶,这不就是小馄饨吗?”朱大路看着碗里的东西,疑惑的说道。
“哈哈哈,我们主要还是叫它清汤。这个做法上来说也可以叫小馄饨,可以说是最小的馄饨。”刘奶奶边盛碗边笑眯眯解答。
“哈哈哈,可能跟常见的小馄饨最大的区别,就是皮更薄、馅更少吧。”余发清坐下后也是忍俊不禁说道。
朱大路尝了一口,点了点头说道,“确实口感不一样,这个清汤皮薄透明,馅料不多但咸淡可口,确实挺好吃的。”
“我尝尝,我尝尝。”朱晓羽也吃了一口,咂把下嘴道,“这个皮真的好薄啊,跟个泡泡一样,吃起来好鲜。”
“竹膜纸,包丁香,一投投进了赣江,风吹波浪起,赶紧拿碗装。
说的就是清汤皮子薄如竹膜,馅心殷实鲜红赛丁香,下清汤的水好似赣江,等水开后,投进的清汤一烫就熟,浮出水面,就得赶紧用碗盛装出来。”刘奶奶眉开眼笑的自豪介绍起清汤。
“传统的清江清汤除了在街边、路口、码头、车站摆摊设点外,主要以供夜宵为主。业主挑着清汤担子,摇着小铜锣,走街串巷叫卖。这是我从小到大,一首念念不忘的味道啊。”余医生吃了一勺清汤,嘴里说着,脸上不由浮现回忆的神色。
“我听说乾隆皇帝下江南途径清江时,在清江大码头闻得一阵阵香味,问随从‘何物也?’随从打听回禀‘’清江清汤’。
乾隆即在一张小桌子旁坐下来,要了一碗品尝。乾隆啧啧有声,越喝越有味,额头沁出了汗珠,高兴地说:‘清江清汤,奇食也!’
说明清江清汤是乾隆皇帝点赞种草过的。”刘良材边吃边侃侃而谈。
“刘叔,没看出来啊,你这也博古通今的。”朱大路笑着调侃道。
“嗨,我爸以前跟我吹过的。我这拿出来献献宝,我是看出来了,凡是乾隆去过的地方有啥东西,想不出来由的就往他身上靠就对了,反正又没法核实。”刘良材搞怪的说道。
“哈哈哈,刘叔你太有才了。”朱晓羽忍不住笑得把一口汤喷了出来,擦了下嘴角忍俊不禁道。
“刘叔,你还别说,彭城好些东西也编出不少故事往乾隆身上靠。这么说乾隆还真是少有的背锅侠啊。”朱大路也笑着应和道。
“哈哈哈哈哈…”大家顿时都笑做一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