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防止热药被假热格拒,就像往冰水里加勺热水,先试探着化开坚冰。”
三、药方里的次第功
小禾铺开桑皮纸,握着毛笔等处方。岐大夫沉吟片刻,提笔写道:
桂枝八钱,苍术五钱,白芷五钱,
陈皮五钱,法半夏六钱,茯苓五钱,
吴茱萸五钱,川连四钱,小茴香六钱,
炙甘草一钱,生姜一两六钱。
,!
“这方子有三层讲究,”岐大夫边写边解释,“第一层是‘开太阳’——桂枝配生姜,是张仲景解肌发表的妙法,能把体表的寒气像掀被子一样散出去;苍术、茯苓健脾燥湿,好比把屋里的潮湿地面晒干,不让湿气再生。”
“第二层是‘和脾胃’——陈皮、半夏降逆和胃,解决您食欲不振的问题;炙甘草坐镇中央,调和诸药,就像厨房里的灶台,稳住整个脾胃的气机。”
“第三层是‘理厥阴’——吴茱萸、小茴香专入肝经,温散少腹的寒凝;川连虽寒,却能引热药入里,防止虚阳被格拒,这叫‘导龙入海’之法。”
他放下笔,郑重叮嘱:“这药要文火煎煮一小时,生姜必须带皮,取其辛散之力。每天一剂,分三次温服,服药后喝半碗热粥,微微出汗最好,但千万不能大汗淋漓。”
老妪看着药方,眼里闪过一丝疑虑:“岐大夫,我之前吃附子都不管用,这药里没什么猛药,能行吗?”
“治病如行军,”岐大夫目光沉静,“韩信将兵,多多益善;诸葛亮用兵,贵在精专。您这病虚实夹杂,就像久旱的土地,不能突然浇猛水,得先洒毛毛雨润透。这第一剂药就像先派侦察兵,摸清虚实寒热的底细,再调主力部队跟进。”
四、七日后的脉象变
一周后的清晨,刘阿姨竟自己掀帘进来,身上只穿了件薄棉衬衫,气色比前几日红润不少。女儿跟在后面,手里提着一篮新鲜的水蜜桃:“岐大夫,神了!我妈吃了第一剂药,当天下午就觉得身上没那么热了,夜里能踏实睡个整觉了!”
岐大夫诊过脉,惊喜道:“脉象变紧了!之前浮大无根的样子没了,这才是您的本脉啊!”他转向老妪,“少腹还灼痛吗?大便怎么样?”
“小腹那儿没那么火烧火燎了,按上去也不怎么疼了,”老妪笑得眉眼舒展,“大便一天一两次,基本成形了!最神奇的是,我昨天居然敢在空调房待半小时了,身上也不觉得冷得慌。”
岐大夫抚掌笑道:“这就对了!第一剂药把您体表的寒气散了,脾胃的湿气化了,虚阳不再外越,假热自然就退了。现在该添柴火了!”他在原方基础上去掉白芷、川连,加了制附片二两、淫羊藿八钱:“附子就像往您身体的炉子里添硬柴,淫羊藿能引阳气入肝肾,就像给炉子扇风,让火旺起来。”
又过一周,刘阿姨再来时,已经能独自爬楼梯了,少腹灼热感完全消失,体温稳定在36.8c左右。岐大夫调整药方,去吴茱萸,加砂仁五钱:“砂仁是醒脾的妙药,就像给您的脾胃灶台擦去油污,让阳气更顺畅地运行。”
第四诊时,刘阿姨精神矍铄,说起话来中气十足:“岐大夫,我现在能吃能睡,大便正常,连多年的老寒腿都觉得暖和了!”岐大夫诊脉后,开出最后一剂药方:
制附片(先煎)二两五钱,干姜二两,
桂枝四钱,白术五钱,砂仁五钱,
淫羊藿八钱,益智仁六钱,茯苓五钱,
陈皮五钱,炒麦芽六钱,炙甘草一钱。
“这剂药以四逆汤为底子,”岐大夫解释道,“附子、干姜大补下焦真阳,就像给您换了个大功率的暖气炉;白术、茯苓健脾益气,好比给炉子砌了个稳固的底座;益智仁固摄肾气,防止阳气外泄;炒麦芽消食和中,让补药更好地吸收。”
五、冰炉化处见真阳
刘阿姨回深圳前,特意送来一面锦旗,上书“岐黄妙手,冰炉化春”。她拉着岐大夫的手,眼里闪着泪光:“三年了,我第一次觉得身体是自己的。以前总以为是老年病,治不好了,没想到您几剂药就把我从冰窖里拉出来了。”
岐大夫望着窗外渐渐转凉的梧桐叶,缓缓道:“您这病,难就难在‘真寒假热’的假象。现在很多大夫一见发热、灼热,就以为是实火,滥用寒凉药,结果越治越虚;也有些大夫知道要扶阳,却不辨次第,一味猛补,反而让虚阳更浮越。”
他顿了顿,又道:“《金匮要略》说‘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这个‘和’字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