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促的战鼓声。
折可求神情顿时紧张起来。
夜幕降临,难道对方打算趁夜渡河发起进攻?
折可求清楚,柴天麾下确有几支精锐水军。
未等折可求部署应对,西周邻近的大营中突然传来一阵混乱的喧哗声。
“敌人要攻过来了,快逃!”
“打不过,想活命的赶紧走!”
“鄜延路的兵己经撤光了,咱们也别硬撑了!”
“跑得快才活,跑得慢就死!”
一声声呼喊在各个军营回荡,若从高空俯瞰,会发现黄河南岸绵延数十里的守军营地门户大开,一队队士兵举着火把,形成一条火龙,朝着南面的汴梁方向撤离。
这场景颇为诡异,不似溃败,更像有序撤退。
实际上,这几座军营皆属西军与雄州敢战士驻扎之地。
由于主帅种师道和王渊被赵宋朝廷以莫须有的罪名召回汴梁软禁,同时又派遣了新的宦官文官担任监军,这些将士对朝廷心生不满。
许多人倾向归顺柴天,但因主帅受困,担忧种师道等人受牵连,因此采取此策:既不与柴天交战,也不首接投降,而是伪装成溃败之势,撤往汴梁,将黄河南岸拱手相让。
西军与雄州敢战士等部主动撤退,而京东、淮西、两浙等地的部队则听到周边营地的骚乱声,误以为柴天来袭,随之慌忙后撤。
“报将军,淮西兵溃!”
“报将军,京东兵溃!”
“报将军,京西兵溃!”
“报将军,陕西五路兵溃!”
探子接连送来各处溃败的消息,令折可求脸色由铁青转为漆黑,再由漆黑变得惨白。
局势远超他的预料。
淮西、京东等地的溃逃还能归因于惊慌,但陕西五路西军——那些以坚韧闻名的老牌劲旅,竟然也在未交战的情况下全面撤退,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折可求深知西军的战斗力,即便无法常胜,却也从未如此轻易放弃阵地。
他敏锐地意识到问题所在:这并非真正的溃败,而是一次有计划的大规模后撤!而且最让他心寒的是,这支军队似乎并不打算与对岸的柴天正面交锋。
折可求脸色愈加苍白。
他麾下的折家军不过数万人,其中两万驻守西北以防西夏,其余三万随行。
面对这样的局面,即使想要抵抗,也显得势单力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