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穿成大周女首富:我在古代搞工业 > 第126章 辩论

第126章 辩论

这个男子约莫二十出头年纪,面容俊朗,眉眼间带着几分与萧景琰相似的轮廓,却少了几分冷峻锐利,多了几分儒雅温和,嘴角习惯性地噙着一抹令人如沐春风的微笑。})幻}想?3?姬?¤′ {D更3#£新¤]最-¨全′1

正是当朝西皇子,萧景文。

“西殿下!”

“参见殿下!”

厅内众人,无论男女老少,纷纷躬身行礼。

“诸位不必多礼,今日只谈风月,不论尊卑。”

萧景文声音温和清朗,抬手虚扶,目光含笑扫过全场,在夏青青西人所在的位置略作停留,自然也看到了她们身边气质独特的姜岁寒。

他的眼中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惊讶和好奇,但并未过多停留,只是微微颔首示意,便在主位落座。

随着他的到来,宴会的气氛变得更加热络而有序。

侍女们鱼贯而入,奉上精美的酒水和时令瓜果点心。

丝竹之声再起,悠扬悦耳。

聚会的形式很自由。

众人或围坐品茗,或临风赏景,或即兴吟诗作对,或三五成群谈论着京中趣闻、书画鉴赏、各地风物。

话题渐渐展开,不知何时,竟有人提起了最近朝野上下最为热议的话题——南方水患治理及伴随而生的“以工代赈”新政。*狐¨恋¨文′学~ ¨免/费`阅·读`

这个话题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瞬间激起了涟漪。

“诸位,此次南方大水,灾情百年罕见,幸赖朝廷应对及时,尤其是那‘以工代赈’之策,堪称神来之笔!”

一位穿着宝蓝色锦袍、面容白净的年轻公子率先开口,语气带着几分激动.

“让灾民修堤筑路,以工换粮,既赈济了灾民,又兴修了水利道路,一举两得!此策一出,流民之患大减,灾后重建亦有条不紊。实乃圣天子仁德,八殿下英明啊!”

他显然是新政的坚定支持者,言语间对提出和主持此事的八皇子萧景琰也推崇备至。

他话音刚落,另一个声音立刻响起,带着明显的质疑:“王兄此言差矣!此策看似高明,实则隐患重重!”

说话的是个留着短须、面容严肃的中年文士,看打扮像是某书院的教习.

“百万灾民聚集一处,管理何其艰难?粮秣转运损耗巨大,层层盘剥如何杜绝?工程虚报、偷工减料又由谁监管?更遑论疫病横行!此策仓促而行,看似热火朝天,实则靡费钱粮,劳民伤财!恐非长治久安之道!前朝隆庆年间的教训,犹在眼前啊!”

他的观点代表了一部分守旧派或务实派对新政的担忧。-1?6_x¨i+a′o*s,h?u`o?.*c·o~m¢

“李教习此言未免过于悲观!”又一位青年才俊加入了辩论,“新政推行自有法度。听闻己设立‘巡察风宪司’专司监督,工牌日结,安家券公示,更有连坐保甲之法约束宵小。”

“至于疫病,亦有防疫条例与医药跟进。岂能因噎废食?新政初行,小有波折在所难免,但方向绝对正确!此乃固本培元、富国利民之良策!”

“哼,说得轻巧!”先前质疑的李教习冷哼一声,“法度再好,也要看执行之人!地方胥吏盘根错节,阳奉阴违者不知凡几!那所谓的‘风宪司’能有多少人手?能管得过来千里堤岸?”

“再者,驱使灾民如牛马,日复一日重体力劳作,仅换取勉强糊口之粮,岂是仁政?此策看似免了流民之乱,实则恐埋下更大民怨!老夫看,不过是粉饰太平罢了!”

他的言辞愈发激烈。

厅内顿时分成了几派。

有人盛赞新政利国利民,功在千秋;有人痛陈其弊端,认为劳民伤财,隐患巨大;也有人持中立态度,认为尚需时日观察。

争论之声渐起,气氛变得有些凝重。

夏青青、柳若兰等人下意识地都看向了坐在她们身边的姜岁寒。

她们都知道,眼前这位看似平静的女子,正是这惊天动地的“以工代赈”之策真正的灵魂人物!

她们想看看,听到这些或褒或贬的激烈争论,她会作何反应?

然而,让她们有些意外的是,姜岁寒只是静静地听着,手里捧着一杯清茶,目光沉静如水,偶尔随着争论的焦点微微移动,脸上却看不出丝毫喜怒。

她既没有因赞誉而面露得色,也没有因贬斥而蹙眉不悦。

那是一种超然物外的平静,仿佛在听着一场与自己毫不相干的辩论。

这份定力,让柳若兰和苏婉清眼中都闪过一丝不易察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