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阳明心学:成圣!从秦时明月开始 > 第六十四章 石兰

第六十四章 石兰

自那位神秘老者离去后,论道大会不但没有结束,反而进入了更加精彩的阶段。.微-趣`小′税?徃. \首_发¨

接下来的七日,成了小圣贤庄有史以来最辉煌的时光。

第二日,晨光初现。

明德堂外已经聚集了更多的人。

不仅有各地的游学士子,还有许多原本只是来看热闹的百姓,他们站在堂外,静静地听着。

这一日,法家李斯的门生赵通前来。

他一身黑衣,目光锐利:“王先生,在下有一惑。”

“请讲。”

“先生说‘向内求’,但若无法度约束,人性之恶如何制止?”

赵通的声音冷硬如铁,“譬如盗贼横行,若只是让他们‘致良知’,难道他们就会放下屠刀?”

王歌看着他,缓缓道:“赵先生,我且问你,盗贼为何要偷?”

“自然是贪欲作祟。”

“贪欲从何而来?”

赵通一怔:“人之本性。”

“不。”王歌摇头,“婴儿可有贪欲?他只知饿了要吃,困了要睡。贪欲是后天习得的——当他发现别人有而自己无,当他感到匮乏却无法正当获得。”

“所以呢?”

“所以,法与心,如车之两轮,缺一不可。”

王歌站起身来:“法度如堤坝,能防水患;良知如源头,能净水质。”

“若只有堤坝而无净水,则水虽不泛滥,却已腐臭;若只有净水而无堤坝,则水虽清澈,却会成灾。”

他看向赵通:“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这不是说不要法度,而是说真正的守法,源于内心的认同,而非外在的恐惧。”

“凡事向外求,十年如一日;向内求,日月如新生。”

“只有外在约束,人会想方设法钻空子;若有内心自觉,则法度如呼吸般自然。”

赵通沉默了。

他想起了那些明知故犯的官吏,那些钻法律空子的商贾...确实,只有法而无心,终究治标不治本。

扶苏听得入神,忍不住插话:“先生此言,让学生茅塞顿开。原来法与心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

他看向身旁的李斯,又看向王歌,眼中闪过一丝渴望。

若能将这种智慧用于治国...

这时,一个农人模样的老者站了出来:“先生,老汉不懂什么大道理。但老汉种了一辈子地,知道一个理——”

“光有好种子不行,还得有好土壤;光有好土壤不行,还得勤浇水。”

“先生说的‘法’是土壤,‘心’是种子,对不对?”

王歌眼睛一亮:“老人家说得妙!正是此理。-丸?本+榊/戦! +更_欣/蕞-全,”

“法度是土壤,规范着生长的空间;良知是种子,决定着生长的方向。”

“而‘致良知’,就是浇水施肥,让种子在土壤中茁壮成长。”

老农咧嘴一笑:“那老汉懂了。怪不得有些地方法令严苛,却民风败坏——土太硬,种子发不了芽啊!”

众人都笑了。

一个深奥的道理,被一个老农用最朴素的比喻说透了。

第三日,天色微阴。

一个黑衣白发的身影悄然出现在明德堂角落。

流沙之主卫庄。

他的出现,让整个堂内的温度都似乎下降了几度。

“王歌。”他的声音依旧冷冽如冰,“机关城一别,看来你的‘道’又精进了。”

全场哗然。

这位以杀伐著称的剑客,竟然会来论道?

王歌微微颔首:“卫庄先生。”

“我来不是论道。”卫庄的眼神锐利如剑,“我只是想知道一件事。”

他缓缓走到堂中,每一步都带着一种摄人的气势:

“你的‘心学’说每个人都有良知。那么——”

“一个为了目的可以牺牲一切的人,一个早已看透生死的人,一个将感情视为弱点的人...”

“他的‘良知’,又该如何定义?”

这不是质疑,而是在陈述一个事实——他就是这样的人。

王歌看着他:“卫庄先生,您觉得韩非子若还活着,会希望您变成什么样?”

卫庄的瞳孔猛地一缩。

韩非——那个名字像一把利刃,直接刺入他心中最深的地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