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口、意三业(行为、语言、思想),分为:
1.善业(慈悲、布施、持戒等)→ 乐果(福报、善缘、升天等)。
2.恶业(杀生、偷盗、邪淫等)→ 苦果(厄运、疾病、堕恶道等)。
3.无记业(中性行为)→ 无明确果报。
4.果报:业的成熟结果,可能现世受报(又叫现报)、来世受报(又叫生报)或多世后受报(又叫后报)。
《大宝积经》里记载,“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也就是说业力不会消失,除非通过忏悔、修行消业。这与道教的差不多。
因果不认身份的,不管你贫穷富有。众生皆受自身业力支配,佛陀也曾因过去业缘受头痛之报。
因果非简单1:1对应,而是多因多果、相互交织。例如:同一场灾难中,有人伤亡有人幸存,源于个人别业不同。
既然谈到业,那就关系到六道轮回了,造不同的业进入不同的通道。六道轮回包括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道,本质是业力推动:
行十善业多者生三善道,造十恶业多者堕三恶道。
《正法念处经》里面有详细描述各类业因对应的轮回果报。有兴趣你可以看看。
那么因果如何推动轮回呢?大致是这样的: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
如何转变因果?佛教通过忏悔,广修善业,证悟空性。这里的证悟空性类似于道教的修炼。
所以你现在知道你那个亲戚为啥治不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