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东官署一处小院,灯火通明,却透着一种异样的寂静。¨5′0′2_t¨x^t\.,c\o·m/
温体仁在侍从引领下步入正堂,刚跨过门槛,袍角还没捋平,脚步微不可察地顿了一瞬。
入眼的便是客座上的几抹熟悉身影,杨鹤坐在右座低着头,手指摩挲着腰间的玉佩。
南居益看见温体仁进来,捻须的手指顿了半分,随即又若无其事地继续。
孙慎行正端着茶盏,微抿一口,眼皮都没抬:“长卿(温体仁字)也来了。”
温体仁皮笑肉不笑地拱了拱手:“孙大人都在,老夫怎能不来。”
坐在左侧首位的周延儒,眉眼微抬,嘴角噙着笑,扫过在坐众人,声音裹着和气:“倒是凑巧了!人都来齐了。”
除了随驾的皇后与内侍,此番微服随行的核心大臣,一个不少的都在这儿。
几人目光在空中短暂交汇,互相拱手见礼,旋即各自若无其事地移开。
温体仁寻了一处坐,面上古井无波,心中冷笑。
都是在朝摸爬滚打几十年的老狐狸,谁还不知道谁的算盘。看来这“忧国忧民”之心,倒是想到一处去了。都想抢在前头,探探虚实,卖个好价。
未几,后室门帘轻挑。
两道身影一前一后走了出来。`萝-拉¢小?说· ~无\错′内?容\
当先一位,年约三十许的妇人,身着绛紫色常服,气质沉静如水,她目不斜视,径首走向主位安然落座。
“诸位大人深夜齐至,想必车马劳顿。在下吏部主事施莲芸,奉上命在此恭候。”
“这位是吏部考功司吏员,苏妹。”
紧随其后的年轻女子,约莫二十出头,面容清丽,眼神却带着几分锐利与审视,恭敬地侍立在施莲芸身侧稍后的位置。
众人目光落在主位的施莲芸身上,虽见她一介妇人端坐主位,却无一人露出惊诧之色。
华阴赵家倒台,其大房长媳施莲芸毅然和离,反戈一击的事迹,早己不是什么秘密。
能入道场吏部,还被委以接待他们这等重任,足见其分量。
施莲芸的视线缓缓扫过这些朝堂上呼风唤雨的重臣,语气不卑不亢。
“诸位齐聚于此,个中缘由,你我心知肚明。”
周延儒作为一众官职最高,当仁不让,面上浮现沉郁之色,长叹一声:“施主事明鉴。吾等老朽,半截身子入土之人,若非忧心如焚,何至于此?”
“大明积弊如山,天灾人祸不绝,民不聊生,社稷飘摇。非雷霆手段、非常之力,不能挽此狂澜于既倒!”
“眼见神尊降世,道场兴焉,驱邪秽,开新田,办学堂,吏治清明,民生安乐……实乃天命所归啊!”
“吾等虽愚钝,亦知顺天应人,人心所向。?微:¢趣o<§小\说aa网§> ?1|更;新μ$?最?¥快@此番冒昧前来,非为苟且偷生。”
他声音陡然拔高,带着几分凛然。
“实是为这残破江山,为天下生民,寻一条活路,觅一线存续之机!”
他目光恳切地望向施莲芸。
“周大人所言,亦是我等肺腑。”
温体仁适时接口,语气温和,姿态放得极低,更添几分诚恳。
“神尊乃天降圣人,道场气象万千,我等观之,心折不己。若能得附骥尾,略尽绵薄,助神尊涤荡乾坤,重开太平,纵使粉身碎骨,亦无憾矣。”
杨鹤、南居益、孙慎行纷纷附和,堂内一时充满了“忧国忧民”、“粉身碎骨”的悲壮气氛。
施莲芸静静地听着,脸上波澜不惊。
侍立一旁的苏妹却再也忍不住,嗤地一声轻笑起来,那笑声在肃穆的气氛中显得格外刺耳,带着毫不掩饰的嘲讽与鄙夷。
“好一个为天下生民!好一个粉身碎骨亦无憾!”苏妹踏前半步。
“诸位大人如此忧国忧民,要为天下苍生粉身碎骨。那本官斗胆一问:这天下万民今日的艰难困苦,有没有诸位大人一份功劳?”
她目光扫过南居益:“南尚书执掌工部多年,历年河工营造,耗费巨万,银子拨下去,一层层盘剥,真正用于实处的有几成?”
“前些年,河南黄河决口,淹没三府二十一县,溺毙百姓无数。你说,那些被洪水卷走的冤魂,是该怨天灾无情,还是该怨人祸滔天?”
南居益捻须的手指僵住,嘴唇嗫嚅着,竟一时语塞。
苏妹又转向温体仁:“温尚书,您是江南人。江南号称鱼米之乡,税银却屡屡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