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公审一个叛贼——孙德崖!”
他话音刚落,两个亲兵押着孙德崖走上高台。曾经不可一世的孙元帅,此刻头发散乱,衣衫破烂,脸上带着淤青,再也没了往日的嚣张。他抬头看到台下黑压压的人群,眼神里闪过一丝恐惧,随即又梗起脖子,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
“郭子兴!你敢审我?”孙德崖嘶吼道,“我是红巾军的头领,你没有资格审我!”
“有没有资格,不是你说了算的!”郭子兴冷笑一声,对身后喊道,“带证人!”
很快,那个被抓获的元军信使被带了上来,还有几个曾被孙德崖派去给元军送情报的亲兵,以及几个捧着账本、甲胄的士兵。
“大家看清楚了!”郭子兴指着那些证物,声音铿锵有力,“这是孙德崖与元将彻里帖木儿往来的密信,这是他私藏的元军甲胄,这是他记录收受元军粮草的账本!他表面上打着抗元的旗号,暗地里却勾结元军,出卖我们的弟兄,这样的叛贼,该不该杀?”
“该杀!该杀!”台下的士兵和百姓齐声怒吼,声浪几乎要掀翻校场的天空。那些原本是孙德崖部下的士兵,此刻也低着头,不敢再看高台上的孙德崖。
孙德崖脸色惨白,浑身颤抖,却还在嘴硬:“假的!都是假的!是你们伪造的!”
“是不是伪造的,你自己心里清楚!”朱元璋走上前,将那份供词高高举起,“这是你昨夜亲笔写下的供词,上面还有你的手印,你敢说不是吗?”
孙德崖看到那份供词,像是被抽走了所有力气,瘫软在地上,再也说不出一个字。
台下的怒吼声越来越响,愤怒的百姓甚至捡起地上的石子,往高台上扔去,虽然被亲兵拦住,却足以看出民心所向。
“孙德崖通敌叛国,罪证确凿!”郭子兴拔出虎头刀,高高举起,“依义军军法,判处孙德崖——斩!”
“斩!斩!斩!”
三声怒吼震彻云霄。亲兵们拖起瘫软的孙德崖,往台下的刑场走去。孙德崖终于崩溃了,哭喊着求饶,但回应他的,只有愤怒的唾骂和鄙夷的目光。
随着一声惨叫,孙德崖的人头被斩下,悬挂在校场门口的旗杆上,警示着所有心怀不轨之徒。
公审结束后,郭子兴又宣布了几条命令:释放所有被孙德崖关押的百姓,开仓放粮救济灾民,改编孙德崖的旧部,愿意留下的编入军中,不愿意的发放路费遣散。
这些命令赢得了百姓和士兵们的一致欢呼,校场上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李默然站在高台侧面,看着这一切,心里感慨万千。处置一个孙德崖容易,但要真正收服濠州的民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默然,多亏了你。”郭子兴走过来,拍着他的肩膀,脸上带着如释重负的笑容,“若不是你提醒我要准备铁证,要引导舆论,今日之事怕是没这么顺利。”
“将军过奖了。”李默然拱手,“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该赏的还是要赏。”郭子兴朗声说道,“从今日起,任命李默然为军中参谋,负责出谋划策,待遇等同副将!”
台下响起一片掌声,徐达、朱元璋等人都向李默然投来祝贺的目光。
李默然心里一阵激动。这不仅是对他能力的认可,更是他在这个乱世站稳脚跟的重要一步。他深深一揖:“谢将军信任!默然定当竭尽所能,辅佐将军,共图大业!”
夕阳西下时,濠州城渐渐恢复了平静。孙德崖的党羽被肃清,百姓们领到了救济粮,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士兵们则忙着加固城防,训练新兵,整个濠州城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李默然、朱元璋和徐达坐在城外的山坡上,看着夕阳下的濠州城,手里拿着酒囊,慢慢喝着。
“没想到这么快就解决了孙德崖。”徐达感慨道,“以前总觉得这老狐狸根基深厚,不好对付,没想到……”
“不是不好对付,是以前没找对法子。”朱元璋接口道,目光落在李默然身上,“多亏了李先生的妙计。”
李默然笑了笑:“还是朱兄审案有办法,能让孙德崖开口。”
三人相视一笑,举起酒囊碰了碰,酒液洒在地上,像是在祭奠那些在这场内斗中牺牲的弟兄。
“接下来,该好好准备对付元军了。”朱元璋望着远处的地平线,眼神深邃,“孙德崖虽然死了,但彻里帖木儿的大军还在,他们绝不会善罢甘休。”
“没错。”李默然点头,“我们得趁这段时间,抓紧练兵,囤积粮草,加固城防。尤其是要多造些火药和火铳,这才是对付元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