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打扰。兄弟之间,要互相体谅,知道吗?
“知道了,阿爷!”两个小家伙异口同声地应道。李启继续认真练字,李明也安静下来,继续攻克下一个难关。
李稷看着灯下两个小小的身影,眼中充满了父亲的慈爱与期许。他深知,家族的传承,不仅在于权位功名,更在于品性的塑造与兄弟间的和睦。
休沐日的午后,阳光正好。一辆不起眼的青帷马车驶出永兴坊,融入长安城滚滚的人流之中。
车内,李玄难得地褪去了朝堂重臣的紫袍玉带,只着一身素雅的深青色常服。九江公主李姝身着家常的藕荷色襦裙,气韵雍容。
最兴奋的莫过于李穗,她换上了一身便于行动的胡服男装(这是她缠着父亲特允的),头发利落地束在脑后,更显灵动活泼,怀里还宝贝似的抱着她的小画板和炭笔。
“阿娘快看!西市口那家胡饼铺子排了好长的队!闻着真香!”李穗扒着车窗,眼睛亮晶晶的。
九江公主含笑嗔道:“穗儿,坐好。像个皮猴似的。”
李玄则顺着女儿指的方向望去,看着那升腾的热气与排队百姓脸上的期待,目光深邃。
马车并未在西市停留,而是穿过了繁华的街道,最终在慈恩寺附近一处相对开阔、能俯瞰半个西市的茶楼前停下。李玄选择了一个临窗的雅座。
茶香袅袅。李穗迫不及待地铺开画纸,炭笔如飞。她不仅画远处巍峨的大雁塔(慈恩寺塔),画坊市间鳞次栉比的店铺招幌,更将笔触对准了楼下芸芸众生:吆喝叫卖的货郎、讨价还价的妇人、追逐嬉戏的孩童、甚至蹲在墙角晒太阳的老乞丐……她捕捉着每一个生动的细节,眼神专注而明亮。
九江公主静静品着茶,目光温柔地追随着女儿笔下流淌出的市井百态,又时而与丈夫李玄交换一个默契的眼神。李玄则更多地将目光投向窗外,投向那川流不息的人群,投向远处皇城隐约的轮廓。
“阿爷,您看!”李穗献宝似的将一幅速写递到李玄面前。画中是茶楼斜对面一个捏面人的老摊子,摊主手指翻飞,栩栩如生的面人引来一群孩童围观,孩子们脸上那纯粹的惊喜与渴望,被李穗捕捉得惟妙惟肖。
李玄接过画,仔细端详,眼中流露出由衷的赞许:“穗儿此画,神韵天成,更难得的是这一片赤子之心。” 他顿了顿,意有所指地轻叹,“这市井百态,升斗小民的喜怒哀乐,方是这煌煌长安城,最真实、最坚韧的底色。为官者,若能常怀此心,体察民瘼,便不负‘济世安民’西字。”
李穗似懂非懂,但父亲眼中的肯定让她笑容灿烂。九江公主则深深看了丈夫一眼,明白他是在借景喻理,教导女儿,也是在提醒自己不忘根本。
夕阳西下,为长安城镀上一层温暖的金辉。青帷马车载着看尽人间烟火的三人,缓缓驶回永兴坊。车厢内,李穗还在兴奋地翻看自己的画稿。李玄闭目养神,九江公主握着他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