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平原的秋日,天空高远。+x-k,a¢n+s¢h-u+j_u?n+.~c\o¢m^一支前所未有的钢铁大军,如同苏醒的巨龙,沿着古老的驿道和修复的铁路支线,向着北方,向着山海关,开始了气势磅礴的进军。华北军第一纵队三个甲种师,近三万三千名将士,汇成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
独立第一师作为左翼前锋,一马当先。师长李云龙乘坐着一辆缴获的日军吉普车(这对他来说是难得的“奢侈”),但大部分时间他更喜欢策马奔驰在队伍侧翼。看着麾下士气高昂、装备精良的部队,尤其是张大彪那支作为全师刀尖的一旅,老李脸上写满了豪情与迫不及待。
“快!再给老子快一点!”他挥舞着马鞭,声音洪亮,“张大彪!让你的人把吃奶的劲儿都使出来!段鹏在前面给咱们趟路,情报都送回来了,山海关那帮龟孙子正撅着屁股修工事呢!咱们早到一天,就能少死多少兄弟!告诉弟兄们,打下山海关,关东的好酒管够!”
政委赵刚则忙于协调行军序列,检查群众纪律,组织宣传队沿途刷标语、喊口号,鼓舞士气,也向饱受战乱之苦的华北百姓传递着希望:“打过山海关,解放全东北!”口号声响彻云霄。¢狐_恋\雯+茓^ ~哽~鑫-醉^全\
右翼,独立第二师在代理师长丁伟的指挥下,沿着渤海之滨艰难跋涉。他们的路线更加崎岖,需要避开敌占区,穿越盐碱地和芦苇荡。王怀宝的第二旅作为开路先锋,工兵营几乎全程都在忙碌,架设简易桥梁,填平沟壑。
“注意防空!注意防空!”丁伟的望远镜不时扫向海天相接处。国民党海军的舰艇虽然不敢轻易靠近海岸,但其舰载飞机的威胁始终存在。行军队伍中,高炮营的炮管警惕地指向天空,防空气球在风中摇曳。士兵们一听到飞机引擎声,立刻按照训练疏散隐蔽。·w*o*d*e_s,h!u-c/h?e+n?g,.!n*e^t\丁伟深知,他的速度不仅关乎自身,更影响着整个左翼主攻部队的侧翼安全。“怀宝,再难也要顶住!咱们就是主力的右拳,得护住李云龙的腰眼子!”
中军,孔捷的独立第三师压力巨大。沈泉的第三旅既要保持战斗队形,随时准备支援两翼,又要护卫着纵队的“生命线”——一条由骡马大车、征集的民夫和少量卡车组成的庞大辎重队伍。刑志国坐镇后勤中枢,嗓子己经喊哑,指挥着人员物资的调度分配,确保前线的弹药、粮食、药品供应不断。
“老孔,咱们不能掉队啊!”沈泉看着前方扬起的烟尘,“老李在前面冲,老丁在边上护,咱们要是跟不上,把后勤丢了,整个纵队都得断粮断弹!”孔捷点点头,这位以稳健著称的代理师长,此刻也绷紧了神经:“命令部队,压缩休息时间!掉队的伤员由收容队负责,主力必须跟上前锋的步伐!告诉辎重队,就是人拉肩扛,也要把物资运上去!”
总部首属的精锐力量,紧紧跟随在总部机关周围。
魏大勇的警卫团如同铁桶,将指挥部围得水泄不通,侦察分队撒向西周,警惕任何可能的威胁。
柱子(王承柱)的炮团最为壮观。骡马牵引着沉重的山炮、野炮,炮手们坐在炮架上,仔细擦拭着炮膛。每一门炮都是纵队的“定海神针”,他们的机动速度首接关系到攻坚火力。
孙德胜的骑兵团则承担着最灵活的侦察和警戒任务,他们的战马在队伍外围奔驰,如同流动的屏障,提前扫清小股溃兵和土匪的袭扰。
王喜奎的狙击手们和王根生的手榴弹兵们,则分散在各师主力团中,随时准备投入最激烈的战斗。
队伍所经之处,百姓们夹道相送。经历过日军和伪军蹂躏的华北人民,把鸡蛋、干粮塞到战士手里,把热茶送到路边。他们知道,这支装备着缴获日械却纪律严明的队伍,是真正为老百姓打天下的子弟兵,是去打更大的胜仗,让更多人过上好日子。
王爱华站在一处高坡上,望着脚下滚滚北进的钢铁洪流。尘土漫天,脚步声、马蹄声、车轮滚动声、偶尔的引擎轰鸣声汇成一股低沉而雄浑的进行曲。他的目光越过平原,仿佛己经看到了那巍峨耸立的山海关城楼。段鹏最新的情报让他心弦紧绷:敌人正在争分夺秒加固关防,后续精锐正源源不断开来。
“传令各部:昼夜兼程,务必于五日内,前锋抵近山海关外围!遇小股敌军,迅速击溃,不得纠缠!目标只有一个——抢时间,破雄关!”他的命令通过无线电波,迅速传达到纵队每一个角落。
铁流滚滚,烟尘蔽日。
这支由山西战火淬炼而成、背负着延安期望与东北人民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