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将脸贴在了杨不苟的脊背上。
“我可以听你的不杀他,但你要把我和你的关系,我的来历告诉我!”杨不苟想了想说。
杨安安心头一颤,松开抱着他腰的手,脱口说道:“你是我捡来的,又能有什么来历?”
“你骗不了我,你以前骂我时说过,我与我爹一样坏,那我的来历你一定是知道的。”杨不苟并不打算放过这个机会。
杨安安一张脸阴沉下来,有些着恼说道:“先把这个腌臜货弄出去,我说给你听!”
那泼皮还在昏死中,杨不苟将他提起,夹在腋下,打开院门后便丢出门外。
俩人回到主屋,便相对而坐。
杨安安略为沉吟了一下,便张口讲述起来。
十几年前山东路闹饥荒,北齐淄州府官仓里有数十万石粮食,但知府杨大经却不肯放粮救济百姓。
数十万百姓饿死了有三成多,淄州府是饿殍遍地,惨不忍睹;众百姓无奈只好揭竿而起,大家杀进淄州府,将杨大经一家屠戮殆尽,只有他不满周岁的儿子和一个小婢女逃了出来。
“你便是那个孩子,而我当时十四岁,是你生母的贴身丫鬟;你母亲生前待我甚厚,把我当妹子;民众攻入城内时,她要我带你逃走。她说:逃到南唐去,越远越好;她说北齐是个人吃人的地方,在北齐,人没有生路!”
杨安安眼望虚空,她脑海里回旋着董妃绝望又坚定的眼神:带他离开这里,让他做个过平静生活的普通人。
“我一个刚十四岁的小姑娘,抱着你一路逃到南唐,带着你到处讨粥喝,过得很艰难。”说到这里她的泪水流了下来。从南唐皇宫里逃出来后,她四处躲藏,逃避追杀,若不是山寨安排在临安城的“暗蛇”相助,她早就落到官府捕快手中。
“没办法,为了生存,我把你寄养到湖州那个山村里,就自己出来做没羞耻的生意,好歹能攒下点钱养你!”
“再后来的事情你也知道了;如果不是你父亲贪婪,不顾百姓死活,你和我也落不到这般田地。”
杨安安说着就眯上了眼睛。这不是她在胡编,事实上这是她曾经历过的事。二十多年前她就是淄州知府家的小婢女,因为不甘受辱,她打了比自己小两岁的知府的儿子,被关进了大牢,险些饿死。
是领着饥民起事的养母杨妙真,打破牢笼救了她。杨妙真收留了她,给了她一口饭吃,还教会了她武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