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能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鑫能小说网 > 人生漫记 > 默认卷(ZC) §第二节 怀念老舍先生

默认卷(ZC) §第二节 怀念老舍先生

36年过去了,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依然活在我们心中。他那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骆驼祥子》、《我这一辈子》、《龙须沟》、《茶馆》、《四世同堂》……上千万字的文学、戏剧作品,仍然受到国内外广大读者观众的喜爱,继续出版,不断上演,演遍了亚、欧、美洲,其影响超过了先生在世时。他笔下的北京市民:祥子、虎妞、程疯子、王利发、祁老太爷,是我们永远的朋友,是咱北京人的艺术典型。人民艺术家不朽,作家老舍虽死犹生。

作为晚辈,我多次受到先生的教诲,往事历历在目。1945年夏天,我在重庆南开中学念初一的时候,老师留的暑假作文题是《独立采访》。采访谁呢?爸爸出了个主意,“去看看你二爹吧!”北京话二爹就是二叔,老舍并不是我的亲叔叔,我们都是满族,两家是世交。我家住在重庆远郊歇马场,清早我和弟弟走了20里山路,满头大汗来到北碚舒家,吓了二婶胡絮青一跳,“哎呀,你妈妈也真放心,让两个宝贝儿子自己翻山越岭地走着来啦!”洗洗脸就吃午饭了,二婶蒸的碎子油(便宜的猪网油)韭菜馅包子,我走饿了,一口气吃了8个,二爹很认真地说:“孩子啊,悠着点儿,咱可还有下顿儿哪!”

1986年,老舍夫人胡絮青女士(右坐者)到北京市一个看守所给失足青年送书。我(左一)则是去给失足青年讲课的。

我说明来意,二爹便领我参观他的书房,给我讲解“文房四宝”,当时他正在撰写小说《四世同堂》,让我看了手稿。还有几本纪念册,是朋友们的题词,许多草字我看不懂,只认得两句,“换他肉二斤,写稿三千字”,可见,当时国统区的大作家如老舍者,生活也很清苦。

舒济、舒乙还给我讲了他爸爸的笑话:一天,家里来了客人,老舍要留客人吃顿饭,悄悄地拿了一套旧西服上街,去当铺里卖了,再到菜市场买肉,碰巧看见一个卖猫头鹰的,老舍爱猫,就用买肉的钱把这只漂亮的猫头鹰买回来了,孩子们争着给它喂食,馒头、白薯都不吃,原来这家伙只吃肉。老舍对猫头鹰说,“连我都没有肉吃哪,你请便吧!”就把它放生了。

我把这次采访的见闻写成作文,老师给了高分,还在课堂宣读和登上墙报。这对我是个很大的鼓励,使我更喜爱国文课和认真作文,尤其是树立了写作的自信心。我18岁参军,19岁发表了短篇小说处女作。

1953年冬,朝鲜停战,以贺龙将军为总团长的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来到前线。老舍是副总团长,率领一个分团到我们部队慰问,他告诉军政委,“我有个侄子是志愿军。”这天,军政委陪着老舍等艺术家在我们师部大防空洞里开联欢会,只有营以上干部才能参加,我这个排级干部无缘进入。忽然协理员来叫,“你是老舍的侄子,怎么不早说?快来,戴上军功章!”7年不见,我已长成一米八的大个子,站在二爹面前行了个军礼。他从头到脚打量着我,深情地说,“你就是大年哪,都长胡子啦,可还不能算胡须,只是一层茸毛。立功啦,好,有四个军功章啊!”他仔细询问我的情况,我当着军政委的面汇报说,停战了,上级动员我们高中学生回国考大学,我想读中文系,毕业以后当作家。

不久,老舍先生让军政委转来一封信,对我进行了直率的批评,“谁想当作家都好,那就拿出货色来!我已经五十五岁了,不是还要到朝鲜来深入生活,向志愿军同志们学习么,大年,你正年轻,要是真想从事写作,就不要脱离现实斗争生活。”我一时想不通。后来看到先生在数九寒天登上马良山,深受感动,他有寒腿,拄着手杖,行走不便,还坚持要到火线采访,那300多米高的山坡,被炮弹炸得浮土一尺多厚,根本无路可走,是战士们用担架把他抬上去的。他在战壕和坑道里采访战斗英雄,与“最可爱的人”开座谈会,收集创作素材(回国后不久就发表了反映抗美援朝的作品)。我才22岁,怎能不接受他的指教呢!

由于“反右”的问题,我虽然没戴上帽子,却被部队“复员处理”回到故乡北京。我的父母早已去世,老舍这位二爹是北京市文联主席,想在文联或文化局给我安排个工作,不成;他拄着手杖亲自领我到北京人艺,恳切地说:“我送这个侄子,来给你们当文艺学徒,搬布景”,还是不成。二婶告诉我,“老舍是个空架子,没权。”

我失业了,穷而为文,卖文糊口,小说、剧本、诗歌、相声、小人书,乃至谜语、笑话,什么都写。谁教我?除了到图书馆看别人的作品,就是请老舍先生看稿指教。我的一首500行叙事诗《冰山卓玛》,天津《新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