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记忆犹新的是,我第一个推荐的人选,企业那边说方向合适,但是面试的话有可能够呛,但是我没有气馁,培训老师也说过量大人潇洒,那么我就再多沟通几个人,看下企业想要的方向去聊人选,找企业所选,需企业所需。
我也找项目顾问聊了,我好像一下子开窍似得,问顾问之前推荐的人选历史,以及面试情况。这个岗位主要是电商的人选,那就看产品类型了。小伙伴回复说,对,这个思路是对的。我们其实那时候固定的渠道不像现在这么多。一个是公司自有的人才简历库,另外一个就是猎聘。由记得那时候找人还是比较简单的,只要你给对方介绍机会,都会看一看,聊一聊,如果手边机会很好,也会考虑。比如,喂,你好,xx先生/小姐,你目前是否在看机会呀,我手边有一个不错的客户公司平台,运营/金融/研发岗位在招聘。现在方便聊一下吗?等等问题,只要你想到的都可以聊。
随之我又推荐了不同的人选给了顾问,问了下这些人是否可以再次推荐给客户公司那。顾问说去问下企业的反馈看看,感觉比之前的要更加精准了,比上次好的地方是知道思考了。
我很焦急其实,内心还是会有不确定的地方。三个月的试用期,半个月过去了,好像没有什么进展。我很怕自己一瞬间就被干掉。但又一首给自己打气,说自己肯定可以。就在那天下午,企业方说,先约两个人面试看看。我的心情起起伏伏,说不清楚那种感受。
下一步的面试辅导,我自认为我是不太会聊这一块的,也是我的短板。但是既然选择了人力资源,就需要跨出这一步。首先还是会聊一些岗位情况,再说一些官话,比如企业这边的面试,以及人选面试方面的时间等等。人选基本也都会问清楚,企业地点,面试具体的问题。是一面,还是一轮定等情况。
这一步通过了,其实我怕的并不是面试男的问题,担心的则是人选万一临了临了,鸽了企业怎么办,我要怎么给企业解释。这个让我比较焦虑。我之前是把所有坏的结果都想在前面。就是人们常说的悲观主义。所以我偶尔还是会跟人选在面试之前多聊聊,不管是生活工作,心态或者其他问题都会聊。
但我又怕聊的太多,人家会觉得烦。就像谈恋爱一样,若即若离,但又不能过分的“贴贴”;不过我跟进的人选,跟我说过一点,相处起来跟他们像朋友,并没有因为推荐而推荐,这点我听到了很欣喜。
但是作为“猎场”,还是会有人放鸽子,也不会有很多顺风顺水的事情,还是要靠平常心去对待。总会有柳暗花明的一天。但是故事也就刚好从这开始了。这还是跟胡歌演的“猎场”有所区别的。他里面我看看天天见不同的客户,也不用打电话找人,身边的人脉圈,也逐渐转化。和我当初想象的是有点区别,我父母、朋友问我,和电视剧里的猎头有什么不一样,我说有一些专业知识是涉及的,但是有一些好像并不是那么回事。
猎场犹如修罗场,还得慢慢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