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纯属瞎扯。
现实是大学里没有目标、随波逐流的人太多了,所以我们这样目标明确并坚持下来的人才显现出来。”没有上过大学的李想如是说。
李想坦言,没有上大学的确是自己的遗憾,因为人生中缺少了一份体验。
“如果你有明确的目标,大学绝对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场所。但相对于上学来说,更重要的是一个人要有目标和方向。”
李想把现在的大学生分为两类:毕业后可以挑单位的和毕业后“海投”简历也找不到工作的。并解释说凡是可以挑单位的学生,绝对是从大一起就有明确的目标并一直为之努力。
现在很多大学生或者是迷茫,或者虽有目标,但一遇到困难,就‘喜新厌旧’,常立志而不立长志。”(没有否定“高等教育”并不是说我们的高等教育就没有问题。)
上了重点大学却半路“逃跑”的戴志康这样看待自己的大学生活:“我考通信专业时本来以为会学到数字通信,接触到一些大型的交换机,结果到大三才学到收音机原理,大四才学了黑白电视机原理。
大学的课程设置太落后于时代,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太脱节。”
(“大四才学了黑白电视机原理”真是对我们高等教育的有力讽刺。)
本身就是大学教授的戴光坦言,现在大学课程设置的确存在滞后问题。
“虽然现在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时代,但很多老师和高校管理者的思维主要还停留在精英教育上。精英教育是细线条的,什么都要讲到,是培养理论家的,而大众教育是粗线条的,应该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应该多一些应用性的东西。”
(空间就是宽容,空间就是创新时代的到来。)
长夏大学科技园副主任、被誉为长夏“创业之父“的罗建北认为,像戴志康、张浪这样的人,在现在的大学体系中很难培养出来,因为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很难把创业所需的一些素质加入到教学中,